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闫付晴, 梁菊, 林阳, 张云蕴, 吴文澜
    2024, 59(12): 1065-107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靶向性纳米药物递送系统(TNDDS)在肝癌药物递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借助配体-受体作用靶向肿瘤部位。TNDDS可以减少达到治疗指数所需的药物量,改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并且可以在单次给药后延长药物释放数天。近年来,甘草次酸(GA)作为一种高效的肝癌靶向配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GA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其兼具高效肝癌靶向能力、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基于GA的肝癌纳米递送系统具有很高的位点特异性和治疗效率,可以递送化疗药物或基因药物。本文重点介绍GA作为肝癌靶向配体的基础理论及基于GA的纳米递送系统在肝癌治疗方面的研究情况。通过本文的回顾总结,希望相关研究者能对GA基肝癌靶向递送系统的现状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为新的递送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 综述
    李星源, 刘爱军
    2024, 59(12): 1074-108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银杏用于治疗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等病症。银杏酮酯是我国使用“双重吸附、双重去除”等技术自主研发出的新型银杏叶提取物,其提高了有效成分银杏总黄酮和银杏内酯的稳定性,降低了毒性成分银杏酸的含量。银杏酮酯含有银杏总黄酮和萜内酯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在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等血管相关性疾病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对银杏酮酯的物质基础、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重点讨论其在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银杏酮酯在血管相关性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张蒙蒙, 施高凡, 程静, 廖跃华, 曾冬冬
    2024, 59(12): 1082-109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活性成分在乳腺癌治疗的应用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提高现有乳腺癌治疗策略的疗效。中药活性成分通过影响不同的信号通路产生不同的作用机制,增强肿瘤细胞对化学、激素或基因治疗剂等作用的敏感性,减少毒副作用或抑制抗癌药物的外排。纳米载体提供了各种优点,包括改善溶解度、增加稳定性和增强肿瘤靶向性,从而克服中药活性成分的临床应用限制。本文就中药活性成分与其他乳腺癌治疗药物的联合使用策略,如化疗药、激素、基因药物、小分子抑制剂和无机混合物等,并智能设计纳米递药体系,共递送中药活性成分和其他乳腺癌治疗药物协同治疗乳腺癌的进展进行综述。
  • 论著
  • 论著
    饶信权, 张锐
    2024, 59(12): 1093-109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以植醇为原料,低浓度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甲酸为载氧剂,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环氧化/开环反应合成植烷三醇的方法。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甲酸、过氧化氢与植醇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植烷三醇收率的影响,并进行3批次重复性验证。用气-质联用仪、红外光谱仪以及核磁共振波谱仪对植烷三醇的色谱纯度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为:环氧化反应体系最佳条件为n(HCOOH)-n(H2O2)n-n(植醇)=5∶1.3∶1,温度55 ℃,时间2 h;开环反应体系最佳条件为pH值13,温度105 ℃,时间0.5 h。经验证实验,该法植烷三醇合成工艺产率可达86.6%,色谱纯度为94.6%。结论 所建立的合成方法工艺稳定,质量可控,并且所合成的植烷三醇纯度优于市售产品。
  • 论著
    康舒淇, 朱田田, 晋玲, 刘天乐, 张菁, 张明惠, 徐丽, 张帅
    2024, 59(12): 1100-110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主栽品种“岷归1号”和“岷归2号”进行转录组测序差异比较分析,挖掘当归响应干旱胁迫关键基因。方法 以两品种当归的新鲜叶片和根组织为研究材料构建cDNA文库,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TM 4000进行测序分析,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结果 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84 423 236条高质量序列,Q20(碱基量≥20%)与Q30(碱基量≥30%)占比分别在97.47%、92.64%以上,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比例(GC)含量是42.78%~43.15%。两品种当归叶片和根中共筛选得到1 89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数目分别为674和1 220个,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为338个。基因本体(GO)富集结果表明,两品种当归在同一组织部位中的DEGs注释分类主要包括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催化活性等功能。京都数据库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均在植物-病原互作、植物-MAPK信号通路、苯丙烷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中显著富集,精细分类注释结果与GO及KEGG分析结果趋势相符合。基于功能注释结果,挖掘到抗旱相关基因60个,选取HVA22C、KRP1、PUB23、DREB1B、Bp10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其表达量,结果表明,其基因表达水平与转录组测序基因表达趋势一致。结论 两品种当归在脱落酸调节、渗透调节、活性氧清除和其他功能蛋白质调节等抗旱途径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筛选出的抗旱基因可为进一步研究当归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参考。
  • 论著
    高武锋, 张佳, 卞海雯, 江悦, 亓雅丽, 石德志, 毕蕾, 顾玲, 严国俊
    2024, 59(12): 1110-111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反映多批次中药复方制剂整体药效特征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方法 以外翻肠囊模型建立药物吸收仿生系统(drug absorption simulating system,DASS)标准化吸收仿生系统模块,制备不同来源、批次的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tang,DBT)肠吸收样品;借鉴生物药一致性评价思路,以实时细胞分析(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建立细胞生物效应表征模块,监测15批DBT样品细胞反应曲线。结果 联合DASS-RTCA法,对15批DBT样品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反应曲线(time-dependent cell response patterns,TCRPs)的特征参数进行提取,各特征参数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1%,表明各批次DBT细胞效应表征差异较小,TCRPs图相似度高。通过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雷达图等分析,均反映不同批次DBT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联合DASS-RTCA法建立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可反映制剂的整体质量,为中药批次间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论著
    许文奇, 肖雷, 徐炜, 严静静, 顾文强, 李先伟
    2024, 59(12): 1120-112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埃克替尼(icotinib, ICO)的抗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PF组、ICO 30 mg·kg-1剂量组及ICO 60 mg·kg-1剂量组,每组n=8。单次气管注射博来霉素(BLM,3 mg·kg-1)建立小鼠PF模型。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Ⅰ型胶原(collagen Ⅰ)的表达。体外培养肺泡上皮细胞,实验设对照(control)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组(100 ng·mL-1)及EGF联合ICO(0.1、1、10 mmol·L-1)3个剂量组。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p65核转移情况。Western blots检测肺组织和(或)细胞collagen Ⅰ、E-cadherin、α-SMA、Vimentin、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io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EGFR)、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物α(p-IκBα)、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的蛋白水平及NF-κB p65核转移情况。结果 动物实验表明,ICO抑制了BLM诱导的胶原沉积,减少了Ⅰ型胶原的表达,减轻了博来霉素诱导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E-cadherin表达增加,Vimentin和α-SMA表达减少),降低了EGFR,IκBα和NF-κB p65 的磷酸化水平并抑制了 NF-κB p65的核转移。细胞实验发现,EGF可激活肺泡上皮细胞EMT和EGFR/NF-κB信号通路,而ICO可逆转这一作用。结论 ICO可能通过抑制EGFR/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逆转了EGF诱导的EMT和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
  • 论著
    李莎, 张齐明, 雷晨瑶, 魏密, 韩祥东
    2024, 59(12): 1129-113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环烯烃聚合物(COP)包材应用于人血白蛋白制品包装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COP瓶分装储存人血白蛋白制品,在长期稳定性(2~8 ℃,24个月)和加速稳定性[(25±2)℃,12个月]试验条件下,分析制品的关键质量指标和包材的浸出物指标,并检测COP包材的密封完整性。结果 在两种试验条件下,制品的外观、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pH、纯度、多聚体、铝残留量、蛋白含量、激肽释放酶原激活剂和毒性指标都在质量标准范围内,符合药典要求。制品中,COP包材可能产生的浸出物钼、镍、甲苯、环己烷的含量均低于质量标准限值。COP瓶与卤化丁基橡胶塞、铝塑组合盖组装的人血白蛋白包装容器具有良好的密封完整性。结论 初步试验表明COP可应用于人血白蛋白的储存和运输。
  • 论著
    陈朴, 方任华, 江昌照, 叶金翠, 蒋秀梅
    2024, 59(12): 1135-114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药物酮洛芬为模型药物,研究并评价实心微针辅助透皮贴剂给药在体内、外的药物促透效果。方法 采用大鼠皮肤渗透实验,考察微针的长度、预处理压力、预处理时间以及针型对酮洛芬的体外促透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大鼠在体皮肤经不同微针预处理后,酮洛芬贴片于大鼠背部皮肤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特征,评价其体内促透效果。结果 离体皮肤渗透试验结果显示,经微针预处理后贴片的药物经皮渗透速率和渗透量显著提高(P<0.05),渗透时滞显著缩短(P<0.05),促透效果与微针预处理的压力、时间、微针长度与类型相关,在压力为1~7 N、时间1~5 min、针长200~300 μm条件下,多次实验药物24 h的累积渗透量增加1.16~3.09倍,渗透时滞缩短0.20~2.50 h。根据大鼠体内药动学结果,当300 μm滚轮微针预处理皮肤后ρmax(10.86±0.80)μg·mL-1和AUC0→t(108.10±17.06) μg·h·mL-1均显著大于对照组ρmax(0.42±0.03 )μg·mL-1和AUC0→t(7.46±0.98 )μg·h·mL-1(P<0.05),达峰时间(tmax)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ρmax和AUC0→t分别提高25.9倍和14.5倍。结论 实心微针预处理皮肤可显著提高酮洛芬贴片经大鼠皮肤的体外渗透和在体皮肤吸收,在体促透效果更显著。
  • 论著
    杨蕾, 王猜, 吴春芝, 谷福根
    2024, 59(12): 1142-115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优化尼可地尔(nicorandil,NIC)鼻用温敏凝胶剂(NIC-TNG)处方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首先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胶凝温度和胶凝时间为考察指标,对NIC-TNG空白处方的组成进行优化;然后以离体羊鼻黏膜为实验模型,采用Franz透皮扩散池法筛选药物的最佳促渗剂;其次,考察pH值对药物溶液化学稳定性影响并确定NIC-TNG的适宜pH值;最后制备NIC-TNG并对其胶凝温度、胶凝时间、pH值、药物和防腐剂含量、体外溶蚀率与药物释放率及药物释放度等质量指标进行评价。另外,考察温度对制剂黏度的影响及制剂的膨胀系数和持水能力。结果 NIC-TNG理想处方组成为:25 mg·mL-1 NIC、172.1 mg·mL-1 F127、5.0 mg·mL-1 F68、3.8 mg·mL-1 HPMC、5.0 mg·mL-1三氯叔丁醇及适量水。分别测得NIC-TNG的胶凝温度为30.92℃,胶凝时间为40.82 s,pH值为6.42;药物及防腐剂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9.18%和98.72%;制剂体外溶蚀率和药物释放率均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制剂释放度试验表明,NIC-TNG具明显缓释特征。此外,发现温度对制剂的黏度有明显影响,该制剂的持水能力强且膨胀系数小。结论 NIC-TNG优选处方组成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控,给药方便,且具有明显缓释效果,预期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论著
    何雨, 张雅军, 谢晶鑫, 王青, 邵长军, 孙会敏, 路勇, 吴先富
    2024, 59(12): 1151-1155.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测定4种盐酸莫西沙星杂质A、B、C、D对照品含量的定量核磁共振氢谱法 (quantitative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qHNMR)。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采集4种盐酸莫西沙星杂质对照品的一维定量氢谱(1H-NMR),以1,3,5-三甲氧基苯作为内标物,氘代二甲亚砜(DMSO-d6)或氘代氯仿(CDCl3)作为溶剂,脉冲程序为noesyigld1d,扫描次数(NS)为32次,弛豫延迟时间(D1)为30 s,测试温度为25 ℃,对4种盐酸莫西沙星杂质对照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4种盐酸莫西沙星杂质对照品定量峰和1,3,5-三甲氧基苯定量峰信号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分离度良好,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进样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qHNMR法测定含量结果与质量平衡法测定含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的qHNMR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为该类杂质含量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也可作为该类化学对照品采用质量平衡法定值结果的验证方法。
  • 论著
    张菊, 吕晓君, 杨雅婷, 何开勇, 沈佳特
    2024, 59(12): 1156-116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难溶性肾上腺素原料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依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盐酸溶解肾上腺素,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水)稀释,用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进行干扰试验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结果 肾上腺素原料药用0.1 mol·L-1盐酸溶解制成质量浓度10 mg·mL-1的溶液,再用BET水稀释200倍及以上作为供试品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结论 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用于肾上腺素原料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控制其产品质量。
  • 论著
    潘振峰, 李岩, 周增慧, 朱建国, 谢诚
    2024, 59(12): 1161-116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含舒巴坦成分的抗菌药物致Kounis综合征(Kounis syndrome,KS)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3年10月收录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含有舒巴坦成分的抗菌药物致KS的病例报道,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11篇文献合计11例患者,男性7例(63.6%),女性4例(36.4%),年龄44~89(70.0±13.1)岁,≥70岁的有9例(81.8%)。涉及药物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5例(45.5%)、氨苄西林舒巴坦4例(36.4%)和哌拉西林舒巴坦2例(18.2%)。81.8%的患者在用药后30 min内出现急性过敏反应且心电图提示ST段异常改变。KS分型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为8例(72.7%)、2例(18.2%)和1例(9.1%)。经抗过敏和抗心肌缺血等治疗后10例(90.9%)患者转归良好,1例(9.1%)最终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 多种含有舒巴坦成分的抗菌药物可诱发KS,且以老年患者居多,多在30 min内发生。临床在使用该类制剂过程中一旦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并伴有心电图异常改变时应高度怀疑可能为其诱发的KS,及时停药并根据KS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论著
    李秀丽, 李丹, 瞿礼萍, 张廷模, 张定堃, 王世宇
    2024, 59(12): 1165-117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2.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剖析欧盟儿科药品管理条例的核心内容,揭示欧盟儿科药品监管特点。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欧盟儿科药品管理条例、有关指导文件及国内外文献情况。结果 欧盟设置儿科药品委员会专门负责儿科药品监管相关事宜,并围绕强制义务要求、奖励与激励措施、其他促进儿科药品研究的措施、信息透明措施4大核心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具有强制与激励相结合、多措并举确保有效实施和贯穿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特点。结论 欧盟重视儿科药品监管专业队伍建设,注重强制与激励并行,强调药品全生命周期和动态调整理念,为促进儿科药品开发与可获得性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值得我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