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药食两用中药专栏
  • 药食两用中药专栏
    王智民, 刘晓谦, 高慧敏, 朱晶晶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国家制定了大力发展健康服务的规划和目标,加快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而药食两用对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贡献自然成为新的亮点。笔者介绍了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已批准药食两用中药的情况等,以期为大家提供一条发展中医药的新路径和新思路。
  • 药食两用中药专栏
    王锦玉, 王莉鑫, 韩馥蔓, 仝燕, 王智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草作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受到了药学及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现代生物技术与中药甘草的结合也日益紧密,笔者对近年来利用生物技术在甘草方面的研究开发进展进行总结,包括甘草活性成分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研究,道地药材形成机制基因解析,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以及DNA鉴定等,以期为甘草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科研思路。
  • 药食两用中药专栏
    范冬冬, 匡艳辉, 向世勰, 张东, 朱晶晶, 王智民, 王德勤, 李楚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在系统的文献调研基础上,对绞股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绞股蓝中主要含达玛烷型皂苷,1976年至2011年共分离得到165个绞股蓝皂苷。近几年又有新的绞股蓝皂苷陆续被分离鉴定,笔者对已明确结构的共201个绞股蓝皂苷进行分类总结。另外,绞股蓝中还含有黄酮、多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值得深入研究和关注。此外,总结了绞股蓝抗肿瘤、调节血脂、降血糖、保护肝脏、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等药理活性,旨在为绞股蓝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药食两用中药专栏
    项佳媚, 许利嘉, 肖伟, 肖培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姜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可作药用,亦常作调味品、食品、茶饮等。笔者通过文献整理,对姜在中国古文献中的记载及其传统应用、现代应用、化学物质基础、药理作用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姜主要含有挥发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等几类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止呕、抗胃溃疡、抗菌、抗炎镇痛、抗氧化、抗晕动症、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等。姜作为药食两用从古至今都被广泛应用,现在仍是中老名医首推的保健良品,值得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开发。
  • 药食两用中药专栏
    陈雅林, 谭芳, 彭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枸杞叶是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嫩叶。笔者通过查阅本草专著及国内外文献,考证枸杞叶两千多年来的食用及药用历史,并综述枸杞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发现枸杞叶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黄酮类、萜类及甾体类等成分,并且具有显著的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和提高记忆力等药理活性,同时整理和搜集了枸杞叶的开发应用现状,以期为枸杞叶的深入研究及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药食两用中药专栏
    周亚敏, 唐洁, 熊苏慧, 李亚梅, 林艳, 夏伯候, 林丽美, 廖端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果穗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MCI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MTT法,考查部分化合物抗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以及对正常乳腺细胞MCF-10A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 从夏枯草果穗极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α-三羟基苯丙酸甲酯(1)、丹参素(2)、迷迭香酸甲酯(3)、3,4-二羟基苯甲酸(4)、槲皮素-3-O-葡萄糖苷(5)、金丝桃苷(6)、2a,3a,19a,24-四羟基-12-烯-28-熊果酸(7)、2a,3a,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8)、胞苷(9)、胡萝卜苷(10)、(3S,5R,10S)-7-oxo-12-methoxyabieta-8,11,13-triene- 3,11,14-triol(11)和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28-齐墩果酸(12)。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3、5、6对乳腺癌细胞MCF-7有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3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抑制作用,但都对正常乳腺细胞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9 和11 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MTT法活性筛选表明夏枯草极性部位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
  • 药食两用中药专栏
    皮胜玲, 胡玉珍, 彭曦, 李亚梅, 林丽美, 夏伯候, 吴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野生和栽培夏枯草的HPLC指纹图谱,为夏枯草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8批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药材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其进行模式识别研究,分类并筛选其主要差异性组分。结果 建立了野生与栽培夏枯草的HPLC指纹图谱,得到12个共有峰,各产地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主成分分析不能完全区分野生与栽培夏枯草,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能进行明确的区分,主要导致差异的成分有6个,其中4个为芦丁、迷迭香酸、咖啡酸和木犀草素。结论 指纹图谱与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可以区分野生和栽培夏枯草,可以作为夏枯草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有效手段之一。
  • 药食两用中药专栏
    王维皓, 杨滨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白茯苓中游离氨基酸的定量方法,同时测定白茯苓中4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方法 以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甲酸酯(6-quinolyl-N-hydroxy-succinimidyl-carboxylate,AQC)作为衍生试剂,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柱前衍生法,测定3个省24批白茯苓中游离苏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及酪氨酸的含量,采用Simca-p+11软件对不同批次样品氨基酸的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4个批次的白茯苓中均含有丙氨酸,含量范围为16.97~69.92 μg·g-1;苏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在有些批次的样品中未检出。经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分析,安徽和云南省收集的样本可以较好地聚类,湖北收集的各样品中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AQC柱前衍生化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茯苓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药食两用中药专栏
    彭芳, 徐荣, 徐常青, 齐云, 石钺, 叶祖光, 陈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肉苁蓉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有的补益类名贵沙生中药材,也是应用历史悠久的滋补类食品。肉苁蓉基原植物为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和盐生肉苁蓉[Cistanche salsa(C. A. Mey.) G. Beck],其产地、功能主治与目前基本一致,无毒,适宜于成年男女的各类虚损劳伤,多入丸剂内服,泄泻及阳易举而精不固患者要忌用。肉苁蓉食疗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常与羊肉或羊肾作羹以补虚乏。笔者总结肉苁蓉的古代文献,主要包括基原植物与产地变迁、性味毒性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与忌用情形、食疗记载等内容集结成本文,为肉苁蓉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论著
  • 论著
    刘伯宇, 童南森, 李雅雅, 黄绳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头花蓼对2型糖尿病肥胖模型db/db小鼠的糖尿病相关指标影响。方法 将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头花蓼低剂量组(5 g·kg-1)、头花蓼中剂量组(10 g·kg-1)、头花蓼高剂量组(20 g·kg-1)、罗格列酮阳性药组,以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给药4周,每周测定各组体重、血糖。第4周对糖耐量及血清中胰岛素(INS)、白细胞介素(IL)-6等指标进行测量,检测肝脏、骨骼肌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取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同时采用Q-PCR检测肝脏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葡萄糖转运体(GLUT)4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头花蓼提取物可改善db/db小鼠的体重、血糖值、糖耐量;降低血清中INS含量、IL-6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肝脏和骨骼肌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HE染色表明头花蓼可减少小鼠肝脏空泡数量,使形态更完整,排列有序,同时上调肝脏中AMPK、GLUT4基因表达。结论 头花蓼可改善db/db小鼠的胰岛抵抗状态,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减少肝脏空泡数量,缓解组织中脂质代谢紊乱,同时通过上调肝脏中AMPK、GLUT4基因表达以促进肝脏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 论著
    池爱平, 张杨, 康亦姜, 杨兴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五味子多糖(Schisandra chinensis polysaccharide,SCP)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治疗作用及其代谢机制。方法 采用束缚、过度运动、拥挤环境和噪音环境等多种方式,建立大鼠CFS模型;通过2周的不同剂量SCP治疗后,采用水迷宫、矿场、悬尾实验,结合体重及摄食饮水量变化评估了CFS大鼠的恢复情况;采用气相-质谱(GC-MS)技术对其尿液差异代谢物进行了筛选与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补充SCP后,CFS大鼠体重升高;空间探索能力、记忆力加强;有11个尿液差异代谢物被检出;涉及到的代谢通路为三羧酸循环代谢通路和丙氨酸、天门冬氨酸与谷氨酸代谢通路。结论 SCP能够缓解CFS大鼠的症状,其代谢机制与其改善三羧酸循环以及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系统有关。
  • 论著
    王璐, 文敏, 肖瑞飞, 刘金玲, 左亚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法(TOPSIS)综合评价法,优选小儿健脾温通贴的制剂工艺。方法 以色泽、均匀性、皮肤追随性、剥离强度等为质量评价指标,并赋以相应的权重,采用TOPSIS综合评价法进行评分;对8篇代表性文献进行复制,筛选凝胶贴膏基质的种类与制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优选贴膏的处方用量,并对其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 小儿健脾温通贴的最佳处方为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丙烯酸钠-甘油-氮酮-干膏粉-挥发油=2:1:2.5:12:1:1:0.234(m/m)。结论 以最优处方基质配比制备的凝胶贴膏,外观均匀,剥离强度适宜,成形性优,稳定性好。
  • 论著
    耿聪, 吴迪, 吕慧怡, 李玉中, 施维维, 刘永娥, 尹建元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新人参二醇(NPD)浓度的U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NPD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 在体外采用平衡透析法模拟NPD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过程,通过UPLC-MS/MS分析测定不同浓度NPD在透析袋内血浆中和透析外缓冲液中的浓度,计算NPD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 NPD在0.05~8 μg·mL-1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质控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方法回收率均高于79.37%;NPD在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下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6.55±4.50)%、(76.50±2.61)%和(78.25±1.32)%,各浓度间的结合率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PD在大鼠体内主要以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
  • 论著
    章中华, 徐银荣, 盛晓霞, 盛晓红, 陶巧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X射线衍射法(PXRD)检测不同粒度药用晶体时的衍射峰峰强度、峰个数及其强弱顺序变化,评价在不同药典指导原则下该检测结果对药物晶型判定的影响。方法 以无机和有机药用晶体作为研究对象,筛分或研磨获得同一晶型的不同粒径样品用以PXRD检测,对比不同样品的衍射峰数量、峰强、峰位置以及峰强弱顺序的变化情况。结果 由于晶粒在检测时的择优取向,同一晶型的不同粒径的样品在PXRD检测中会表现为PXRD衍射谱图中衍射峰数量、衍射峰相对强度以及衍射峰强弱顺序的变化。结论 同一检测结果,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和美国等国家药典的相关指导原则来鉴别晶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现将其提出讨论,以期进一步完善晶型鉴定的标准,提高晶型鉴定的水平,从而进一步确保晶型鉴定方法的准确性,为建立专业的晶型鉴定方法提供参考意见和依据。
  • 论著
    孙宇昕, 魏芬芳, 杨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探索FDA在药品审评中促进替代终点开发和使用的监管模式和理念。方法 笔者参考了FDA的相关法规、指导性文件和指南以及国内外文献,经过详细梳理,通过对替代终点药品开发以及监管接受历史进行追溯, FDA制定的促进替代终点科学开发模式进行解读,并结合替代终点在癌症、艾滋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现状。结果与结论 归纳得出FDA对于促进替代终点监管与使用的经验主要有3点,包括制定多种指南促进替代终点理解;多种程序结合推动替代终点发展;替代终点使用基于风险分类监管利于资源配置。
  • 论著
    唐彦, 陈昕晟, 张羽钦, 赵维纲, 张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各种糖尿病药物层出不穷,与华法林联用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药师需关注的,艾塞那肽作为新型降糖药,与华法林联用的报道少,本研究拟探讨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及可能机制,指导患者合理和个体化用药。方法 通过对一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联用华法林与艾塞那肽进行病例分析,介绍艾塞那肽作为新型2型糖尿病药物的特点,并分析艾塞那肽与华法林的相互作用。结果 患者使用艾塞那肽后INR值从2.13降至1.57,艾塞那肽加量后INR值降至1.43,停药后INR值呈上升趋势,出院时INR值1.78。出院后随访INR值已经恢复至2~3。结论 房颤时血液易在心房内淤积而形成血栓,糖尿病患者高凝状态发生血栓的危险性增加,临床上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比例大。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之一,影响因素较多,使用时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艾塞那肽因减缓胃排空从而影响华法林的吸收导致INR值降低,两药联用时应密切监测INR值,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 论著
    范彩霞, 周婷婷, 郑锦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阐述临床药师参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药学会诊的价值。方法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份至2016年6月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真菌构成、感染部位、合并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利用医院HIS系统随机抽取同期诊断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无临床药师会诊病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考察两组的疗效,借助典型病例阐述临床药师如何开展药学会诊。结果 41例药学会诊患者中检出45珠真菌,常见病原菌有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均有检出,其中占白色念珠菌60.0%、克柔念珠菌11.1%、光滑念珠菌6.7%、热带念珠菌6.7%、曲霉菌属占13.3%,隐球菌2.2%;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其次消化道和血流感染。58.5%患者细菌培养阳性,常见合并菌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嗜麦芽黄单胞菌等。经临床药师会诊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痊愈率为48.8%,显效率为34.2%,进步率为7.3%,总有效率为82.9%,无效率为9.2%,与无临床药师会诊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真菌病常见的致病菌为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高发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系统和血液,合并细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有些呈多耐药现象,临床药师通过药学会诊参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治疗,制定个体化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