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笔谈
  • 专题笔谈
    李萍;徐国钧;徐珞珊
    1997, 32(09): 513-517.
    目的:介绍在即将来临的21世纪生药学研究的新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方法:简述目前我国生药学研究的现状,提出21世纪生药学研究的4个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和阐明分子生物技术等其它学科技术和方法在生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结果与讨论:以重组DNA、单克隆抗体技术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将对21世纪的生药学研究起到重要作用;下一世纪的生药学研究特点将是多学科的紧密配合,主要目的是提高中药材(原料药)的质量和中药新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综述
  • 综述
    潘西海;赵丽
    1997, 32(09): 518-521.
    目的:综述口服生物粘附制剂研究的进展,为其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期文献,从生物粘附作用的机制、口服生物粘附剂的选择、口服生物粘附制剂的制备及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口服生物粘附制剂具有很多优点,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制剂。
  • 综述
    郑虎;翁玲玲
    1997, 32(09): 521-525.
    目的:介绍双膦酸盐的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知识。方法:对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药动学、骨组织形态学、治疗方案及副作用进行讨论。结果: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动,阻止骨丢失,增加骨密度,并对骨代谢亢进疾病有治疗作用。结论:双膦酸盐具有抑制骨吸收作用和抗矿化作用。在治疗剂量下无不良反应,是一类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
  • 科技园地
  • 科技园地
    彭福荣;陈彩凤
    1997, 32(09): 525-525.
  • 中药及天然药物
  • 中药及天然药物
    张保国;李钦;刘庆芳
    1997, 32(09): 526-528.
    目的:区别羚羊角质和羚羊角塞的性状、组织和粉末特征。方法:采取徒手切片,显微镜观察,详细描绘了羚羊角质和羚羊角塞的性状、组织和粉末特征墨线图。结果:二者有明显区别。结论:目前角质和角塞不能混用。
  • 药理
  • 药理
    熊一力;钱家庆
    1997, 32(09): 529-532.
    目的:观察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烷盐酸盐(DDPH)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及对生长因子PDGF-B,bFGF及其相关癌基因c-sis,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进行实验观察。结果:DDPH在降低血压同时,能减少VSMC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3H-TdR掺入量,并能逆转VSMC增殖时PDGF-B,bFGF抗原及c-sis,c-myc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DDPH能抑制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VSMC增殖,与生长因子及癌基因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关。
  • 药理
    王玉升;王军;贾士奇
    1997, 32(09): 532-534.
    目的:研究脑栓通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通过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观察脑栓通对神经行为、被动性条件反射、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脑栓通片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神经行为症状,提高记忆能力,显著缩小梗死面积,促进坏死灶内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减少脑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脑栓通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药剂
  • 药剂
    刘建平;李运曼;胡爱萍;崔丽
    1997, 32(09): 535-538.
    目的:制备酮基布洛芬(KTP)经皮吸收涂膜剂,研究其经皮吸收性能及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双室渗透扩散装置,进行体外渗透试验;用大鼠为炎症模型,考察KTP涂膜剂的抗炎作用。结果:KTP涂膜剂体外透皮释药方程为:Q=0.4385t-0.1030(r=0.9998),8h累积渗透量为3.507mg·cm-2;本品对大鼠角叉莱胶性足趾肿胀,棉球性肉芽组织增生及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原发病变和继发病变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涂膜剂使KTP以零级动力学透过皮肤,可以提供比口服制剂稳定的血药浓度;KTP具有显著抗炎作用。
  • 药剂
    周密妹;李性天;曲春华;耿立坚;彭盛德
    1997, 32(09): 538-540.
    目的:考察聚氯乙烯(PVC)软袋装川芎嗪在腹膜透析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含川芎嗪0.04mg·ml-1和0.20mg·ml-1的腹膜透析液分别置于4℃,25℃和37℃,定时取样以HPLC测定含量,药物浓度降低≤5%为稳定性指标。结果:由于PVC软袋的吸附作用,各浓度在25℃ 6h后均有显著性降低,12h后降至95%以下;37℃ 4h即均有显著性降低,8h后降至95%以下。0.20mg·ml-1(4℃)在24h后浓度明显下降,但10d后浓度下降未超过5%,0.04mg·ml-1(4℃)在观察期间浓度略有升高。结论:PVC软袋可吸附川芎嗪,随温度的升高,吸附作用亦增强。川芎嗪溶于腹膜透析液后室温贮放不宜超过6h,温度升至37℃后尽快使用。
  • 临床药学
  • 临床药学
    彭文兴;李焕德;许树梧;郭兆贵
    1997, 32(09): 541-544.
    目的:研究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固定剂量(6mg·kg-1)的氯氮平达稳态后的药动学,以及吸烟与性别对药动学的影响。方法:血药浓度采用RPHPLC测定,药动学程序进行参数模拟,并用Epistat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吸烟者氯氮平及其代谢物去甲氯氮平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9.22±2.0)h和(8.4±2.74)h,明显低于非吸烟者[分别为(13.89±3.15)h和(13.68±2.35)h],峰浓度(cmax)在吸烟者也明显低于非吸烟者[氯氮平:(303.98±118.65)ng·ml-1与(552.45±186.41)ng·ml-1,去甲氯氮平:(133.85±62.42)ng·ml-1与(230.2±86.18)ng·ml-1],女性非吸烟患者的cmax较男性非吸烟患者高,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吸烟可加快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的代谢。
  • 临床药学
    刘庆锋;王睿;方翼;陈迁;秦廷兵
    1997, 32(09): 544-546.
    目的:研究测定了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两种常见致病菌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测定法,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PAE。结果: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各浓度组均呈现明显的PAE,对金葡菌的PAE要长于粪肠球菌。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AE明显延长。特别是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金葡菌,红霉素、阿齐霉素对粪肠球菌,其PAE与药物浓度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2)。在亚MIC时,3种药物也都产生较长的PAE。结论:3种抗菌药物对金葡菌与粪肠球菌可产生显著的PAE效应,为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减少临床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 药品检验
  • 药品检验
    朱珠;傅强;徐小薇
    1997, 32(09): 547-549.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的盐酸噻氯吡啶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浓氨水(780∶220∶9)。200μl血浆用乙腈沉淀蛋白后,上清液直接进样。结果:本方法在0.1mg·L-1~2.0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0.06mg·L-1。批间和批内误差均小于10%。方法回收率平均值为100.18%。结论: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分离度较好等特点。已经应用于正常人多剂量口服盐酸噻氯吡啶片剂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研究。
  • 药品检验
    程燕;李坚;李春英;许玉凤
    1997, 32(09): 549-55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测定血清中异丙酚浓度的方法,并观察病人手术血清中异丙酚浓度与意识水平的关系。方法:用乙腈高氯酸(2∶1)沉淀血清蛋白后取上清液,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内标定量。结果:本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μg·ml-1~4.0μg·ml-1,最低检测限为0.1μg·ml-1。血药浓度的测定说明:异丙酚无蓄积作用,维持意识消失的血药浓度为2.1μg·ml-1以上,术后苏醒时的血药浓度约为1.0μg·ml-1。结论:本法简单、快速,适用于手术过程中异丙酚药动学的监测。
  • 药品检验
    滕南雁;蒋及年
    1997, 32(09): 552-55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羟基喜树碱及其注射液的含量。方法:用YWG-C18色谱柱,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以倍他米松为内标,检测波长为246nm。结果:以峰面积计算,羟基喜树碱在1.8μg·ml-1~9.0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为1.4%。结论:本法专属性强,操作方便,结果准确。
  • 药品检验
    周桂生;刘乃强;孙信功;王菁
    1997, 32(09): 553-555.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马钱子中士的宁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硅胶柱准离子交换色谱法对马钱子及其炮制品制马钱子中士的宁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并与中国药典收载的计算分光光度法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不受其它成分干扰;经配对比较t检验法进行数理统计,测定结果与分光光度法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法较计算分光光度法更为准确。
  • 药品生产
  • 药品生产
    陈瑞龙
    1997, 32(09): 556-558.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卢建丰;周晓东;朱秀平;曹晓梅;郭联庆;凌树森
    1997, 32(09): 559-561.
    目的:对1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N-乙酰化表型分析。方法:以磺胺二甲嘧啶(SM2)为探针药物,用HPLC测得受试者3h尿样,6h后尿样及血样中SM2及乙酰化磺胺二甲嘧啶(Ac-SM2),以Ac-SM2摩尔百分数(Ac-SM2%)为分型指标。结果:作频数图后,受试者均呈明显两态分布,3种样品中Ac-SM2%值小于72%,85%,50%者被分为慢代谢者,120名受试者中慢代谢者分别为22,20,21人,对3种样品的相关分析表明方法之间相关性达0.9以上。结论:经综合分析,20名受试者可明确划分出慢代谢者,占16.6%。此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讨应用咖啡因作为探针药物以及进一步的基因分析打下了一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中国人N-乙酰化分型的情况。
  • 药物与临床
    杨连菊;甘志苹;高树昆
    1997, 32(09): 561-562.
    目的:观察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剂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随机选择45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入院检查时躯体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单用或并用氯氮平治疗者为对象,对他们的用药剂量,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发现28.7%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此外氯氮平剂量大于400kg·d-1者的白细胞降低率明显高于剂量小于400kg·d-1以下者。结论:氯氮平的治疗剂量以不超过400kg·d-1是较为安全的。
  • 学术讨论
  • 学术讨论
    黄璐琦;张瑞贤
    1997, 32(09): 563-566.
    目的:对“道地药材”的生物学内涵、形成的生物学原理及研究时具有的生物学问题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居群遗传学和居群生态学的方法进行阐述。结果:通过对“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指出“道”是生物学上的“居群”,它的形成是由基因型和环境饰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数量、空间、遗传和药效等特征。结论:对目前已在开展的“道地药材”研究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 药学人物
  • 药学人物
    郭莲军;姚伟星
    1997, 32(09): 567-568.
  • 科技简报
  • 科技简报
    张丽明;白鸥
    1997, 32(09): 568-568.
  • 国外新药
  • 国外新药
    孙忠实
    1997, 32(09): 569-570.
  • 国外新药
    刘长喜;周金女
    1997, 32(09): 570-570.
  • 书刊评介
  • 书刊评介
    谢海洲
    1997, 32(09): 57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