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8 |
王丹巧;王巍;景富春;赵晋宁 |
|
 |
川芎嗪对左旋多巴处理的PD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DA及其代谢产物、羟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
|
|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左旋多巴(L-DOPA)处理后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羟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大剂量组、川芎嗪小剂量组、古拉定组。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造部分损伤的PD大鼠模型,并应用脑微透析技术在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各组进行L-DOPA脑内灌流处理。动态观察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DA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和羟自由基的变化。结果L-DOPA处理后,对照组DA浓度在4个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高;模型组DA代谢率在9个时间点较对照组增高、羟自由基的指标2,3-DHBA和2,5-DHBA浓度分别有6和7个时间点显著增高(P<0.05或P<0.01);川芎嗪大、小剂量组、古拉定组与模型组相比,多个时间点降低了2,3-DHBA,2,5-DHBA水平和DA代谢比率(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对L-DOPA处理的PD大鼠具有改善纹状体细胞外液DA代谢率和减轻其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
|
|
2007 Vol. 42 (01): 28-31
[摘要]
(
691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
|
43 |
郭跃华;李富荣;韩涛;桂玲;鲍世韵;周汉新 |
|
 |
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纳米球的制备和特征 |
|
|
目的制备双重物理机制载药的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纳米球,优选制备工艺,观测其特征。方法碳包铁纳米磁粉经稀盐酸处理后制得碳包铁纳米笼。以此纳米笼为磁性内核,壳聚糖为基质,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纳米球。该纳米球通过基质包裹和碳包铁纳米笼吸附双重物理机制载药。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纳米球制备工艺,观测纳米球的形貌、粒径、载药量、磁响应性和体外释药性能。结果碳包铁纳米笼与其前体相比,比表面积由20.98 m2·g-1增至40.38 m2·g-1,孔容由70 mm3·g-1增至110mm3·g-1,对卡铂的吸附量为9.6%。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纳米球球形圆整,磁响应性强,平均粒径(207±21)nm,载药量为(11.40±1.31)%。纳米球的体外释药持续5 d,累计释药量依次为51%,68%,80%,87%,91%。结论良好的磁性内核和双重物理载药机制的有机结合能够优化纳米球的性能,制备出理想的磁靶向纳米药物载体。
|
|
|
2007 Vol. 42 (01): 43-47
[摘要]
(
595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
|
48 |
叶敏;朱珠;付强;孙强;茅枫 |
|
 |
替加氟乳腺组织穿透及向氟尿嘧啶转化的药动学研究 |
|
|
目的描述替加氟在血浆、乳腺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向氟尿嘧啶(5-FU)转化的药动学过程。方法39名乳腺癌化疗病人po替加氟200 mg,同步采集血浆、肿瘤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样品,并用HPLC测定替加氟和5-FU的浓度。使用自建的药动学模型拟合替加氟和5-FU的药-时曲线,并利用拟合参数计算血浆和乳腺组织中替加氟和5-FU的组织分布因子,以及替加氟向5-FU的转化率。结果替加氟在肿瘤、邻近正常组织和血浆中的AUC分别为51.20,59.28μg·h·g-1和156.44μg·h·g-1;半衰期分别为11.22,11.30和11.92 h。5-FU在肿瘤、邻近正常组织和血浆中的AUC分别为4.25,2.87μg·h·g-1和1.68 mg·h·L-1。替加氟在正常组织中的组织分布因子(AUCTumor/AUCplasma)为0.33,肿瘤组织中的组织分布因子(AUCH-tissue/AUCplasma)为0.38;5-FU在乳腺肿瘤的组织分布因子AUCTumor/AUCplasma为2.53,正常组织的组织分布因子AUCH-tissue/AUCplasma为1.71。结论血浆、乳腺肿瘤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的药-时曲线拟合对替加氟转化为5-FU及5-FU消除过程进行了较好的描述。替加氟在乳腺肿瘤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中的分布较为接近,其活性代谢产物5-FU在肿瘤组织中分布为血浆的2.53倍,为正常组织的1.71倍。替加氟在肿瘤组织中向5-FU的转化率较高。
|
|
|
2007 Vol. 42 (01): 48-52
[摘要]
(
647 )
HTML
(0 KB)
PDF
(0 KB)
(
2
) |
|
|
53 |
沈圆圆;邱利焱;金一;杨巨飞;施菁 |
|
 |
洛莫司汀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
|
|
目的研究洛莫司汀(CCNU)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用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胆固醇琥珀酸酯(PEGCHS)修饰前后的2种脂质体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用改良逆相蒸发法制备普通和PEGCHS修饰的CCNU脂质体,测定包封率和粒径,静脉注射给药后,以格列苯脲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的药物含量;并采用3P87药动学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制备的洛莫司汀脂质体包封率高(>80%),平均粒径50 nm左右;CCNU PBS溶液、CCNU脂质体和用PEGCHS修饰的CCNU脂质体的t1/2α分别为0.061 8,0.093 1和0.153 1 h;t1/2β分别为0.087 9,0.416 2和1.002 1 h;AUC分别为13.520 7,86.911 3和166.640 6 mg·h·L-1。结论制备的CCNU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小;2种CCNU脂质体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加CCNU的AUC,延长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并以用PEGCHS修饰的CCNU脂质体效果最好。
|
|
|
2007 Vol. 42 (01): 53-56
[摘要]
(
480 )
HTML
(0 KB)
PDF
(0 KB)
(
2
) |
|
|
62 |
王建;王知坚;陈贵斌;倪坤仪 |
|
 |
HPLC-ELSD和HPLC-MSn分析硫酸西索米星及其注射液 |
|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硫酸西索米星及注射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MSn)联用,鉴定硫酸西索米星及其有关物质。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5 mol·L-1三氟乙酸溶液-甲醇(90∶10),流速为1.0 mL·m in-1,漂移管温度为50℃,雾化气体压力为3.5×105Pa,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对西索米星和有关物质进行多级质谱分析。结果西索米星和有关物质分离良好。西索米星在14~1 100 mg·L-1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重复性实验RSD=1.0%,回收率为99.8%,检测限为5.5 mg·L-1,结合多级质谱裂解初步推断西索米星中主要一个未知有关物质是西索米星分子中发生B环与C环之间的糖苷键断裂,生成的脱去C环(氨基葡萄糖)的降解产物。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
|
|
2007 Vol. 42 (01): 62-65
[摘要]
(
669 )
HTML
(0 KB)
PDF
(0 KB)
(
2
) |
|
|
66 |
王宝莲;张振清;阮金秀 |
|
 |
高效液相色谱-库仑电化学检测法定量测定小鼠血浆中CTN986 |
|
|
目的建立血浆中CTN986的定量测定方法,为药物代谢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采用HPLC-库仑电化学色谱方法,DiamonsilTM(钻石)C18(,4.6 mm×200 mm,5μm)色谱柱,0.2 mol·L-1磷酸二氢钠-甲醇(60∶40)为流动相,CoulochemⅢ电化学检测器,Model 5010 Analytical cell为检测手段,以峰面积定量。结果检测下限为150μg·L-1,定量下限为390μg·L-1,方法线性范围为0.390~12.5,12.5~50 mg·L-1;在1.563,6.25,12.5,25 mg·L-14种质量浓度平均回收率为53.43%;日内、日间平均RSD为1.03%,2.28%。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方法操作简便,可满足药动学研究的要求。
|
|
|
2007 Vol. 42 (01): 66-68
[摘要]
(
530 )
HTML
(0 KB)
PDF
(0 KB)
(
3
) |
|
|
|
|
|
|
|
|
69 |
杨旭燕;许东航 |
|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对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影响 |
|
|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影响。方法收集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210例,随机分为甲氨蝶呤(MTX)组,MTX+柳氮磺吡啶(SASP)组,MTX+来氟米特(LEF),SASP+LEF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及48周检查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评价治疗疗效,收集不良反应。同时测定病人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结果每组中3种不同基因型的病人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TT和CT基因型组明显高于CC基因型组;CC基因型组病人随着病情好转,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逐渐下降,至48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和CT基因型组病人随着病情好转,血浆Hcy水平下降不明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SP+LEF组中3组不同基因型病人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浆Hcy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使用MTX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关,可能与Hcy相关。
|
|
|
2007 Vol. 42 (01): 69-72
[摘要]
(
678 )
HTML
(0 KB)
PDF
(0 KB)
(
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