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于芳;刘新泳
    2007, 42(07): 481-486.
    目的综述HIV-1RNase H的生化作用及以该酶为靶点的HIV-1抑制剂的药物设计、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着重以近几年国外该领域有代表性的文献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RNase H在HIV-1逆转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该酶所设计的抑制剂,可有效地抑制HIV-1的复制,因此HIV-1RNase H是抗艾滋病治疗中的一个有潜力的药物作用靶点。
  • 综述
    赵宇;温学森;武卫红
    2007, 42(07): 486-488.
    目的综述近年来地黄不同炮制品中梓醇含量的分析测定状况。方法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对文献中报道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药地黄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梓醇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受药材来源、加工炮制方法、分析方法和提取工艺等影响,地黄不同炮制品中梓醇含量报道差异较大。在科学严谨的取样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以梓醇作为地黄质量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论著
  • 论著
    孙佳明;杨峻山
    2007, 42(07): 489-490.
    目的研究破骨风的化学成分。方法破骨风全草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白桦脂醛(1),β-谷甾醇(2),白桦脂酸(3),齐墩果酸(4),白桦脂醇(5),胡萝卜苷(6),jasminoside(7),丁香苷(8)。结论除化合物7之外,其余7个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论著
    肖远灿;胡凤祖
    2007, 42(07): 491-493.
    目的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藏木香中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04%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194nm;流速:1.0mL.min-1。结果异构体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达到基线分离,含量测定的线性良好,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07~4.80μg·L-1(r=0.9998),0.07~4.85μg·L-1(r=0.9998);回收率分别为97.5%和102.1%;方法精密度良好,RSD分别为1.56%和1.87%(n=5);方法重现性良好,RSD分别为1.67%和0.92%(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藏木香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 论著
    梁侨丽;龚祝南;闵知大
    2007, 42(07): 494-496.
    目的分离鉴定地胆草的化学成分,为PC-12细胞活性筛选提供样品。方法用体积分数80%工业酒精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分得8个三萜类成分,分别为无羁萜酮(friedlin,E-6),表无羁萜醇(epifriedlinol,E-7),羽扇豆醇(lupeol,E-8),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E-9),乌苏酸(ursolic acid,E-10),乌苏-12-烯-3β-十七酸酯(ursa-12-ene-3β-heptadecanoate,E-11),桦木酸(betulinic acid,E-12),30-羟基羽扇豆醇(30-hydroxylupeol,E-13)。结论化合物E-11为一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E-6,E-10,E-12,E-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 论著
    尹明华;徐晓虹;姜科声
    2007, 42(07): 497-500.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学习记忆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重复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35mg·kg-1,ip)和灯盏花素治疗组(80,20,5mg·kg-1,ip)。小鼠适应3d后,灯盏花素治疗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灯盏花素和银杏叶提取物,连续给药7d。模型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7天给药30min后,用1.275g·kg-1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小鼠,重复缺血再灌注手术。术后第2天用开场行为模型检测小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行为;第3天用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检测灯盏花素对H2O2引起红细胞溶血的影响。结果前脑重复缺血再灌注并没有明显影响小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但使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同时伴随脑内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5,20和80mg.kg-1灯盏花素及银杏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缺血小鼠学习记忆能力(P<0.05,P<0.01),并提高脑组织SOD活性(P<0.01),使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体外实验表明,0.015g.L-1以上剂量的灯盏花素能明显降低H2O2引起的红细胞溶血率(P<0.05,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灯盏花素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该作用可能与其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 论著
    商蕾;王玲;孙宏丽;初文峰;杨宝峰
    2007, 42(07): 501-504.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缺血6h后分别测定心肌梗死范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分别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及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氧化苦参碱能缩小大鼠缺血心肌梗死范围,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性损伤,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抑制Fas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但对FasL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Fas蛋白和增强Bcl-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 论著
    田泽;斯建勇;王婷;杨梦甦;韩锐;肖培根
    2007, 42(07): 505-508.
    目的研究24-O-乙酰升麻醇-3-O-β-D-木糖苷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活性初筛;用荧光染色细胞形态学观察法、流式细胞术和蛋白质杂交技术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该化合物的细胞毒作用机制。结果24-O-乙酰升麻醇-3-O-β-D-木糖苷可以抑制HepG2细胞生长,IC50值为13μmol·L-1。该化合物可以诱导HepG2细胞凋亡和G2/M细胞周期阻滞。进一步分子水平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可使PARP蛋白裂解,抗凋亡蛋白bcl2下调,凋亡蛋白Bax上调,细胞周期素cyclinB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c2表达下调。结论24-O-乙酰升麻醇-3-O-β-D-木糖苷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G2/M细胞周期阻滞来发挥细胞毒作用,其凋亡机制涉及caspases家族激活,bcl2下调和Bax表达上调,而G2/M周期阻滞与cdc2和cyclinB下调直接相关。
  • 论著
    龚益飞;刘雪松;章顺楠;瞿海斌;程翼宇
    2007, 42(07): 509-511.
    目的建立一种中药生产过程中料液混合终点的在线判断方法。方法用透反射光纤探头在线采集混合过程中料液的近红外光谱,以光谱偏差作为混合均匀度指标,判断混合终点。结果应用本法对复方丹参滴丸料液的混合过程进行在线终点判断,随后制备成滴丸,结果表明,经本法终点判断后制备的滴丸丸重均匀,有效成分含量稳定,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结论本法可快速准确地对复方丹参滴丸料液混合终点实现在线判断。
  • 论著
    黄健;高春生;单利;梅兴国
    2007, 42(07): 512-515.
    目的本研究以Eudragit RS30D和Eudragit RL30D的混合物为包衣材料,制备日服2次的酒石酸美托洛尔包衣缓释微丸,并将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应用于处方筛选过程中。方法以微丸在1,4,8h的释放度作为考察指标,将Eudragit RS30D与Eudragit RL30D的比例和包衣增重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缓释包衣处方进行优化。结果经F2(相似因子)检验,3批自制样品的释药曲线与理论释药曲线基本一致。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可用于酒石酸美托洛尔微丸缓释包衣处方的优化,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实用性。
  • 论著
    莫毅;贺英菊;闫根全;林丽洋;陈艳
    2007, 42(07): 516-518.
    目的考察Combretastatin A4 phosphate(CA4P)溶液的光解机制及光解动力学规律。方法在不同光源下对CA4P溶液进行加速实验,HPLC测定含量。结果不同浓度溶液在相同光源下的光解动力学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光源下相同浓度溶液的光解动力学也有显著差异。在汞灯下,随pH增大,CA4P溶液光解速率变大;在日光灯下,随pH增大,CA4P溶液光解速率变小。CA4P水溶液的光解速率常数(k=0.0027h-1)小于CA4P甲醇溶液的光解速率常数(k=0.0058h-1)。β-CD、HP-β-CD、Tween80对CA4P溶液的光解速率常数影响:kblank(1×10-6L·mol-1·h-1)>kHP-β-CD(7×10-7L·mol-1·h-1)=kTween80(7×10-7L·mol-1·h-1)>kβ-CD(6×10-7L·mol-1·h-1)。结论光源、浓度、pH、溶剂对CA4P溶液的光解过程有显著影响,β-CD、HP-β-CD,Tween80对CA4P溶液的光解过程有一定抑制作用。
  • 论著
    杨卓理;杨可伟;李馨儒;刘艳
    2007, 42(07): 519-523.
    目的制备两性霉素B的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胶束,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透析法制备了聚合物胶束;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聚合物胶束的形态;用激光散射法测定了聚合物胶束的粒径及其分布;采取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聚合物的临界缔合浓度;用透析法考察了载药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结果聚合物胶束大小均匀,具有球形核-壳结构,平均粒径范围为28~49nm,并随着疏水链段的增长,胶束粒径逐渐增大;3种聚合物的临界缔合浓度均较低,分别为1.87×10-7,1.45×10-7,9.61×10-8mol·L-1;两性霉素B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放缓慢,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结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胶束可作为疏水性药物的纳米级长循环载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论著
    文爱东;杨志福;王志睿;周伦;杨林;李薇
    2007, 42(07): 524-527.
    目的用HPLC-MS测定健康受试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随机二交叉设计试验,20例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浓度。采用SPSS及BAPP2.2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血浆中马来酸依那普利的t1/2分别为(1.33±0.22)和(1.25±0.37)h;ρmax分别为(238.59±55.40)和(230.61±78.29)μg·L-1,tmax分别为(0.70±0.20)和(0.80±0.20)h,AUC0-8h分别为(339.03±70.66)和(373.23±108.83)μg·h·L-1,AUC0-∞分别为(343.51±71.15)和(378.36±107.35)μg·h·L-1。依那普利拉的t1/2分别为(6.26±0.63)和(5.72±0.54)h;ρmax分别为(83.75±25.91)和(99.13±29.61)μg.L-1,tmax分别为(3.80±0.60)和(3.40±0.70)h,AUC0-36 h分别为(812.02±181.88)和(803.35±199.50)μg·h·L-1,AUC0-∞分别为(832.99±180.85)和(817.36±201.78)μg·h·L-1,以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计算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0.84±39.6)%和(102.8±31.3)%。结论两种制剂在健康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 论著
    王茂义;董亚琳;尤海生;董卫华;郑鑫
    2007, 42(07): 528-530.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卡托普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美国Waters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Hypersil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45∶55∶0.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7nm。结果卡托普利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6.25~800μg·L-1,最低检出浓度为6.25μg·L-1;方法回收率为105.8%;日内、日间RSD分别为4.40%~7.88%和2.87%~9.34%。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卡托普利临床药动学研究。
  • 论著
    李中东;施孝金;王蓓;焦正;钟明康;刘罡一;贾晶莹;余琛
    2007, 42(07): 531-534.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依折麦布和总的依折麦布浓度的LC-MS/MS方法,进行依折麦布片po给药的药动学研究。方法22名志愿者血样经叔丁基甲醚萃取吹干重组后进样测定依折麦布浓度,另取血样经β-葡萄糖苷酸酶水解后叔丁基醚萃取吹干重组后进样测定总的依折麦布浓度。分析柱:Capcell C18柱(2mm×50mm,5μm),内标(IS)13C6-依折麦布。流动相:5mmol·L-1醋酸铵水溶液(A泵)和乙腈(B泵)组成,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去质子化三重四极杆二级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方式(MRM)测定样品浓度,依折麦布的监测离子对为m/z408.5→m/z270.8,内标为m/z414.5→m/z276.8。结果依折麦布在0.020~2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4(n=9)。总的依折麦布在0.25~25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n=9)。最低定量线(LLOQ)、低、中、高浓度的依折麦布和总的依折麦布质控样品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2%,方法回收率在97%~104%内。志愿者口服10mg依折麦布后采血72h,依折麦布和总的依折麦布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inf(121.9±41.7)和(536.8±182.7)μg·h·L-1;AUC0-t(102.1±31.4)和(478.8±170.0)μg·h·L-1;ρmax(4.9±1.6)和(48.46±17.3)μg·L-1;tmax(5.2±6.4)和(1.5±0.9)h;t1/2(26.4±28.8)和(22.5±11.0)h;MRT(23.6±3.8)和(19.7±3.8)h。结论该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可用于依折麦布血浆浓度的测定,依折麦布和总的依折麦布的药动学参数与文献相近。
  • 论著
    张作法;金洁;时连根
    2007, 42(07): 535-538.
    目的建立测定桑枝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9-芴基氯甲酸甲酯标记、配有荧光检测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C C18柱(4.60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1∶1),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激发光254nm与发射光322nm,正交法考察反应温度、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3个因素对DNJ衍生化的影响。结果DNJ在3.6~36mg·L-1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检测限为0.08mg·L-1(S/N=3),平均回收率为99.2%,RSD=3.5%(n=5),在30℃,pH7下反应50min,为DNJ衍生化的理想条件。桑枝富含DNJ,其含量在桑品种、生长季节和老嫩程度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方法准确灵敏、快速简便,可用于桑枝及其制品中DNJ含量的大数量样本测定。DNJ在桑枝中具有一定的累积作用。
  • 论著
    官艳丽;达娃卓玛;格桑索朗;边巴次仁;白冰如
    2007, 42(07): 539-540.
    目的研究藏药全缘叶绿绒蒿花精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全缘叶绿绒蒿的花朵中提取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含量占花精油总量的92%。结论全缘叶绿绒蒿花精油的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有蚕醛(26.0%)、2-十七烷酮(11.6%)、亚油酸甲酯(11.3%)和金合欢醇(6.9%)等。
  • 论著
    邢健敏;李芬芳;梁逸曾;刘太平
    2007, 42(07): 541-543.
    目的探讨了硫酸铵对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双水相体系的分相能力和双水相体系对芦荟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以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的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从芦荟凝胶汁中提取分离得到芦荟多糖,以甘露糖为标准,采用浓硫酸-苯酚法对芦荟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用红外(IR),紫外(UV)等手段对多糖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确定以聚乙二醇6000的分相能力最好,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得到的芦荟多糖含量高于传统的醇沉法所得的芦荟多糖,醇沉法提取分离芦荟多糖的含量为68.39%,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为75.63%,而且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法大大的减少了有机溶剂的用量。结论PEG6000/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是一种很好的分离提取芦荟多糖的方法。
  • 论著
    陈仲益;姚彤炜;曾苏
    2007, 42(07): 544-547.
    目的建立氟比洛芬、班布特罗等14种手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方法。方法利用chiralpak AD手性柱,以正己烷-乙醇为流动相基本成分,调整两者不同比例和添加不同量的三氟乙酸(TFA)或三乙胺(TEA),对氟比洛芬、酮洛芬、扁桃酸、氟伐他汀、邻氯扁桃酸、依托度酸、布洛芬、萘普生等8个酸性手性药物,和班布特罗、普罗帕酮、西替利嗪、非洛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等6个碱性手性药物进行了拆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中正己烷和乙醇的比例、TFA或TEA添加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色谱条件下,被检样品中大部分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实现了较好分离。在正己烷-乙醇流动相系统中,正己烷含量为90%~99%,TFA含量为0.1%~0.3%的条件下,氟比洛芬、酮洛芬、扁桃酸、氟伐他汀、邻氯扁桃酸、依托度酸、布洛芬两对映体间的分离度(Rs)分别为11.0,12.5,4.70,5.30,1.90,1.50,1.60。但萘普生的两个对映体在上述各条件下始终未获得分离。在正己烷-乙醇-TEA(40∶60∶0.05)流动相体系中,逐渐提高正己烷比例和TEA含量,普罗帕酮、西替利嗪、班布特罗、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的两个对映体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分别为8.20,3.0,1.90,1.90和1.60。但尼莫地平始终未获分离。结论建立的手性HPLC能有效拆分氟比洛芬、班布特罗等12个手性药物对映体。
  • 论著
    邓霞飞;冯长根;张同斌;杨艳青
    2007, 42(07): 548-549.
    目的研究用3-羟基-Δ5甾体化合物为原料合成3-酮-Δ4,6甾体化合物。方法利用溴、溴化锂和助催化剂吡啶方法同时进行氧化脱氢。结果得到目标化合物,精品收率达60%以上。结论用该法收率高,成本低且一步合成。
  • 论著
    郭黛苹;许小平;杨凯;李忠琴;裴保俊
    2007, 42(07): 550-553.
    目的研究生物不对称催化苯乙酮酸合成手性药物前体R(-)-扁桃酸。方法通过对本实验室保存的12株酵母菌进行初筛,获得对底物苯乙酮酸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菌株S.c.1,S.c.3和S.c.10。进一步对其进行紫外与微波诱变,得到R(-)-扁桃酸高产菌株S.c.10.2.8。结果在转化培养中,初始底物浓度为20mmol·L-1,pH6.6,温度34℃,R(-)-扁桃酸得率85%,对映体过量值(e.e)>99%。结论生物转化法在生产手性药物前体R(-)-扁桃酸中前景广泛。
  • 科研简报
  • 科研简报
    王守箐;张卫国;柏学东
    2007, 42(07): 554-555.
  • 科研简报
    张妍;陈玉娟;徐金梅;李宝馨;李厚伟;杨宝峰
    2007, 42(07): 555-556.
  • 新药述评
  • 新药述评
    张志叶;徐小薇;朱珠
    2007, 42(07): 55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