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卜萌萌, 胡家淳, 蒋建东, 王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来,天然药物如黄酮类、多糖类、环烯醚萜苷类和皂苷类等已被证实对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一般来说,天然药物口服后在肠道内的生物利用度比较低。而肠道菌群作为调节宿主适应环境的生态系统之一,与宿主所处的内、外在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影响作用,通常对天然药物的药效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靶向肠道菌群的新策略研究,为理解难吸收药物的药效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肠道菌群与天然药物代谢之间的媒介往往是肠道菌编码的各种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肠道菌可将口服类药物代谢并与其疗效及安全性紧密相关,而目前围绕天然药物在肠道菌作用下的代谢转化研究仍然有限。因此,笔者着重讨论肠道菌来源的主要代谢酶的特征以及它们在天然药物代谢转化中的研究进展,以丰富肠道菌作用下天然药物的代谢机制,以期为肠道菌作为参与机体其他器官功能调控轴中的一员提供直接的证据,并为深入理解肠道菌作用下天然药物代谢转化及药理学意义提供科学参考。
  • 综述
    李晶晶, 陈少影, 兰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洋甘菊(Matricaria chamomilla L.)为菊科母菊属草本植物,是维吾尔医学常用药材,主产于中国新疆和欧洲等地。洋甘菊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酚酸、挥发油、香豆素和其他类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和对胃肠道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本文在对洋甘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概述的基础上,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推测黄酮、酚酸、倍半萜类成分可作为洋甘菊的质量标志物,为建立洋甘菊质量标准提供科学参考。
  • 论著
  • 论著
    任欣欣, 王莹, 朱圣宇, 张馨逸, 王旻然, 徐玲玲, 赵铁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利托那韦(ritonavir)对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1,HTLV-1)病毒侵染及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细胞恶性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itonavir对多种ATL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itonavir对HTLV-1病毒侵染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ritonavir对ATL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Ritonavir能够抑制4种ATL细胞株的增殖及HTLV-1阳性细胞株的克隆性增殖,前者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且对HTLV-1阳性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阳性细胞株与JETWT35细胞共培养后立即加入ritonavir,药物可明显下调后者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抑制HTLV-1病毒侵染到受体细胞(P<0.01)。阳性细胞株和Jurkat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立即加入ritonavir后,受体细胞中HTLV-1相关病毒基因Tax等mRNA水平均有抑制作用(P<0.01),而12 h病毒侵染完成后再加入ritonavir,则无这些明显影响。Ritonavir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阳性细胞株ATL-T细胞表面HTLV-1包膜蛋白亚基gp46的表达,从而抑制HTLV-1病毒的产生和侵染(P<0.01)。Ritonavir将细胞阻滞于G1期,并促进细胞凋亡,且HTLV-1阳性细胞株的凋亡率显著高于阴性细胞株(P<0.05或P<0.01)。结论 Ritonavir通过降低WT-Luc病毒启动子活力,下调HTLV-1相关病毒基因(TaxHBZGagPol和Env)表达,以及减少阳性细胞表面HTLV-1包膜蛋白亚基gp46表达从而抑制HTLV-1病毒的产生及侵染,并将细胞阻滞于G1期,诱导其凋亡,从多环节有效抑制ATL细胞增殖。
  • 论著
    杨吉玉, 高必兴, 齐景梁, 王艺娱, 李倩, 连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核基因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建立加哇及其易混品的有效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试剂盒提取72批加哇及其易混品的DNA,针对其ITS2片段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双向测序,获取ITS2序列信息,同时从GenBank下载相关序列30条,应用MEGA6.0软件对102条ITS2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计算种内和种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K2-P),构建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系统进化树,并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 K2-P遗传距离分析显示,除松潘棱子芹与瘤果棱子芹外,西藏棱子芹、迷果芹、西藏凹乳芹、葛缕子、裂叶独活、羽苞藁本及刺果峨参具有明显的条形码间距。N-J树聚类分析显示,各物种均能以>50%的自展支持率各自聚为1支,单系性良好。ITS2二级结构分析显示,加哇与其易混品在4个螺旋区的茎环数目、大小、位置有所差异。结论 ITS2序列可用来鉴别加哇及其易混品,有利于加哇的质量控制及资源利用。
  • 论著
    刘丽娜, 左甜甜, 昝珂, 金红宇, 马双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法测定种子果实类中药材中18种多环芳烃的残留量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风险评估,为评价种子果实类中药材安全性提供有效分析手段。方法 采用氘代多环芳烃同位素内标,样品以正己烷提取,经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GC-MS/MS法测定,色谱柱为DM-17ms(0.25 mm×30 m,0.25 μm),程序升温,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进行检测。采用毒性当量因子法对种子果实类中药材中多环芳烃进行初步风险评估。结果 18种多环芳烃在2~5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在2~50 μg·kg-1内的平均回收率为77.25%~112.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4%~15.89% (n=3);方法定量限为0.2~1 μg·kg-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部分品种ILCR值介于10-4与10-6之间。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满足种子果实类中药材中18种多环芳烃残留的定量检测工作。部分种子果实类中药多环芳烃残留量可能存在潜在致癌风险,需要引起注意。
  • 论著
    黄海锋, 庞晓妍, 戴卫波, 黄曼婷, 曾聪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颗粒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柴胡疏肝颗粒按低、中、高(生药量:11.4、22.8、45.6 g·kg-1)3个剂量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用体积分数0.2% 四氯化碳(tetrachloromethane,CCl4)溶液造模,12 h后,收集小鼠的血清和肝组织,制作肝组织病理切片。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以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转录组学获得肝脏组织差异表达mRNA并富集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相关的通路;代谢组学研究肝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RK)、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颗粒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IL-6、TNF-α及ROS水平(P<0.05或P<0.01),显著升高肝组织中SOD水平(P<0.01),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及炎性浸润程度;上调Nqo1基因,上调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表达;下调Ccl2基因,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表达,且代谢物中有机酸类显著下调,糖类显著上调。肝组织中JNK、p38 MARK、Keap1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或P<0.01),Nrf2、HO-1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柴胡疏肝颗粒可能通过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论著
    贾少平, 葛科立, 杨柳, 张志霞, 张金玉, 葛银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选、研究小激活RNA(small activating RNA, saRNA)增强ABCG2基因表达对肾、肠细胞排泄尿酸(uric acid,UA)的影响,探索促进UA排泄的全新一类治疗机制药物。方法 设计靶向小鼠和人ABCG2基因的saRNA,转染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筛选强激活效果的saRNA;检测强激活saRNA增强TCMK-1和HK-2细胞排泄UA的作用。筛选的saRNA通过尾静脉注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模型小鼠,检测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尿尿酸(urine uric acid, UUA)、肠道U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和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含量,以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验证所选saRNA促进UA排泄的作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和小肠病理改变。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肾脏和小肠ABCG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筛选到小鼠和人ABCG2 saRNA各2条,分别命名为saRNA-1/2和hsaRNA-1/2,能够提高TCMK-1和HK-2细胞ABCG2基因的表达(P<0.05),促进胞内UA排泄(P<0.05)。saRNA-1/2能够提高HUA模型小鼠UUA和肠道UA含量(P<0.05),降低SUA,BUN和SCr的含量(P<0.05),改善HUA对肾脏和小肠的损伤。saRNA-1/2促进了小鼠肾脏和小肠中ABCG2基因的表达,但对小鼠肝脏中XOD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所筛选的saRNA能够提高ABCG2基因的表达,并促进细胞内和小鼠体内UA的排泄,降低SUA水平。
  • 论著
    朱笑颜, 戴俊东, 郭鹏川, 吴师月, 周琦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Kyron-T114为载药树脂,制备盐酸小檗碱树脂复合物以实现对冻干口崩片的良好掩味效果。方法 采用静态制备法,制备药物树脂复合物,绘制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曲线研究树脂的吸附机理,通过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制得的树脂复合物进行物性表征。采用冻干赋型技术,制备盐酸小檗碱与树脂复合物口腔崩解片,对其体外溶出度研究与掩味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制得的盐酸小檗碱树脂复合物载药量为43.04%,药物在树脂上的吸附为多分子层的化学吸附。盐酸小檗碱粉末的溶出主要受溶解度的影响,其溶出机制以Fick扩散为主。树脂复合物粉末的溶出主要受溶液pH和离子浓度及种类影响,人工胃液中,药物从树脂中快速解离,薄膜扩散成为溶出的限速步骤;水、人工唾液、pH 4.5和pH 6.8的人工肠液中药物解离速度较慢,粒子扩散成为溶出的限速步骤。树脂复合物冻干口崩片在人工唾液中的溶出显著低于盐酸小檗碱冻干口崩片,经感官评价与电子舌检测,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矫味效果。结论 盐酸小檗碱树脂复合物冻干口崩片掩味效果较好,且弱阳离子交换树脂Kyron-T114制备的树脂复合物有利于改善难溶性药物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进而改善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为中药的掩味提供新的思路。
  • 论著
    苟军强, 李倩, 周晓丽, 范宁, 李萌, 王晓锋, 尹东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利奈唑胺及其主要代谢物PNU-142300和PNU-142586浓度,用于危重症患者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以氯霉素为内标,酸化乙腈(含体积分数0.1%甲酸)为蛋白沉淀剂,双溶剂流动相为A乙腈、B枸橼 酸(0.1 mol·L-1)-磷酸氢二钠(0.2 mol·L-1)缓冲溶液(pH 3.0),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速0.5 m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 ℃,进样量20 μL。结果 利奈唑胺在0.5~40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定量下限为0.5 μg·mL-1,检测限为0.1 μg·mL-1;PNU-142300和PNU-142586在0.5~20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和r=0.999 6),定量下限为0.5 μg·mL-1,检测限为0.2 μg·mL-1。10例重症患者中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利奈唑胺及代其谢物PNU-142300和PNU-142586暴露量分别为肾功能正常患者的3.62、1.88和2.30倍,且利奈唑胺及其代谢物暴露量与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度高,可用于重症患者利奈唑胺及其代谢物PNU-142300和PNU-142586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
  • 论著
    王绿音, 张孝明, 李晶, 梁成罡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酶反应动力学理论对重组人α-半乳糖苷酶A (recombinant human α-galactosidase A, rhα-GAL) 酶活性测定反应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建立更灵敏简便、准确稳定的rhα-GAL酶活性测定方法。方法 优化反应体系后的最适条件为:以50 mmol·L-1对硝基苯基-α-D-吡喃半乳糖苷的为底物,酶质量浓度为1.67 μg·mL-1,于37 ℃水浴准确反应15 min后,加入甘氨酸缓冲液(pH10.5)终止反应,采用酶标仪在400 nm波长处测定产物对硝基苯酚的光密度值。结果 该方法专属性良好,rhα-GAL在(0.83~2.51 mg·mL-1)(r=0.999 8)质量浓度范围内与酶促反应速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hα-GAL在50%、80%、100%、125%及150%浓度水平验证溶液的回收率在94.2%~101.8%范围内(n=18),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在2.0%~5.5%(n=18);同一份供试品溶液的12次独立测定结果的CV为2.21%;考察反应体系中的水浴温度、反应时间和底物浓度微小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法的耐用性较好;复溶后的样品于2~8 ℃存放48 h稳定性较好;水解产物对硝基苯酚在(0.01~0.15 mmol·L-1)(r=0.999 7)范围内与光密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5个浓度水平的回收率在94.9%~105.1%之间(n=9),CV均小于2%(n=9);采用该法分析2个已上市产品的酶活性。结论 建立了生色底物法测定rhα-GAL的酶活性,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及准确度较好,可用于rhα-GAL产品的酶活性评价和质量控制。
  • 论著
    丁维靖, 贾晨虹, 陈则纱, 赵宜乐, 赵德运, 张古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抗高血压药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473份抗高血压药说明书。依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等建立抗高血压药儿童用药剂量和用药指导信息情况的判定标准,分析抗高血压药说明书的儿童用药信息标注情况。结果 抗高血压药说明书中儿童用药剂量有标示占55.18%,模糊标示占5.50%,无标示占39.32%;说明书中儿童用药指导情况有标示占31.50%,模糊标示占28.54%,无标示占39.96%。结论 抗高血压药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标示率低,用药信息不足,儿童用药仍具有一定风险。
  • 论著
    宋波, 黄莺, 李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复杂制剂开发过程合规性建设提出建议,推动复杂制剂开发过程中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方法 梳理了复杂制剂开发过程特点及难点,结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技术要求和核查关注要点,分析复杂制剂开发过程常见不合规情形,提出合规建议。结果 复杂制剂的开发常受限于辅料、器械、制药设备等,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多采用创新的生产工艺或在常规生产工艺中引入新的技术,且制备工艺复杂、质量控制参数多、常需要委托生产或委托检验等。部分复杂制剂持有人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缺乏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经验,企业在关键人员培训、辅料使用及变更、设备验证、工艺变更、技术转移、偏差管理、委托研究、数据可靠性等方面常会出现不足。结论 基于复杂制剂产品开发过程特点和注册核查重点,申请人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复杂制剂的开发过程科学、合理、规范,保障复杂制剂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
  • 信息
  • 信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信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