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李惠杰, 徐雷, 钟葳珍, 杨庆良, 杨根生
    2021, 56(15): 1189-1195.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光固化3D打印技术因其成型速度快、精度高、打印实体质量高等显著优势,已被广泛用于制造具有多种功能的生物医学设备和植入体。近年来,通过多方努力开发出新的光固化打印设备和聚合物,并且不断利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来精确制备药物制剂。本文阐述了光固化3D打印原理、技术优势及存在的缺陷,综述了基于不同成型技术原理用于药物递送的光固化3D打印药物剂型及研究进展。
  • 综述
    王凯丽, 徐希明
    2021, 56(15): 1196-120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核移植开始,细胞重编程依次经历了细胞融合重编程、细胞提取物诱导的重编程、转录因子介导的重编程和小分子药物诱导的重编程。目前,小分子药物诱导的直接重编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在揭示药物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对小分子直接重编程诱导心肌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肝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再生医学方向细胞移植治疗心脏受损、脊髓损伤、肝损伤提供帮助。
  • 论著
  • 论著
    廖永翠, 魏建和, 吕菲菲, 马广强, 杨中杰
    2021, 56(15): 1203-120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克隆国产沉香基原植物白木香茉莉酸(JA)信号途径核心转录因子基因(MYC2),为深入研究其在沉香倍半萜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以白木香总RNA为模板,采用RACE法和RT-PCR方法,克隆MYC2基因c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方法分析经茉莉酸甲酯(MeJA)、机械伤害处理的白木香愈伤组织,以及加热和MeJA处理的白木香悬浮细胞中MYC2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 白木香MYC2基因全长cDNA为2 452 bp,命名为AsMYC2,GenBank登录号为KP67728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包含1个2 02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73个氨基酸,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73 503,等电点为5.53。qRT-PCR结果显示,AsMYC2基因在经MeJA和机械伤害处理的愈伤组织中,以及热激和MeJA处理的悬浮细胞中,均在处理4 h后其相对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到24 h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AsMYC2基因对伤害诱导极具敏感,且能在伤害早期响应,属于伤害诱导表达的早期基因。
  • 论著
    李军, 姜华, 路西明, 路安琪, 王琦
    2021, 56(15): 1210-121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山茱萸果核中化学成分的结构。方法 采用DIAION HP20、Sephsdex-LH20、ODS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DPPH和ABTS法评价所分离得到化合物的活性。结果 从山茱萸果核体积分数70%丙酮提取物中,共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特里马素Ⅰ(1)、1,2,3-三-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1,4,6-三-O-没食子酰基-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3)、 没食子酸(4)、鞣花酸(5)、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6)、1,4,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7)、山茱萸新苷(8)、1,3,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9)、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0)。上述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均优于维生素C。结论 上述化合物1、2、3、5、6、7、8、9、10为首次从山茱萸果核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抗氧化活性良好。

  • 论著
    刘漫, 杨滢霖, 张姗姗, 刘冬妮, 王月华, 杜冠华
    2021, 56(15): 1215-121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洋橄榄叶素HY1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神经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模型组、LPS模型组+HY1 3 mg·kg-1组、LPS模型组+HY1 10 mg·kg-1组。HY1连续给药7 d,LPS模型组及HY1给药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1,LPS注射6 h后取脑皮层组织进行检测。ELISA检测小鼠脑皮层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炎症通路相关蛋白环氧合酶2(COX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模型组脑皮层组织中炎症因子及炎症通路相关蛋白IL-1β,IL-6,TNF-α,MCP-1,ICAM-1,COX2,HMGB1,MyD88的水平显著增高(所有P<0.01),HY1 3 mg·kg-1及10 mg·kg-1给药组可降低脑皮层组织的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的释放,并下调炎症通路相关蛋白COX2、HMGB1、MyD88蛋白的表达。结论 HY1可改善LPS诱导的小鼠神经炎症,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蛋白 COX2,HMGB1和MyD88相关。
  • 论著
    刘梦柳, 高耀, 田俊生, 武嫣斐
    2021, 56(15): 1220-122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文拉法辛是基于“神经递质假说”研发的抗抑郁药,在临床已广泛使用。笔者运用转录组学技术探究文拉法辛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文拉法辛对CUMS动物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同时采集大鼠海马组织,应用 RNA-seq技术对大鼠海马组织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通过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与模型组/空白组鉴定出的差异基因比较,发现文拉法辛回调的差异基因有387个,其中上调基因237个,下调基因150个。显著回调通路有26条,这些通路涉及昼夜节律、钙信号通路、γ-氨基丁酸能突触、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5-羟色胺能突触等。文拉法辛可能通过调节这些通路上Adcy8、Camk2d、Gng4、Grin2a、Itpr1、Kcnj6、Rasd1、Chrna7、Erbb3、Atp2b1、Atp2b4、Htr2a、Htr2c、Htr5b、Ppp3ca和Trhr等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 文拉法辛抗抑郁作用机制与调控神经系统、信号分子与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到有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文拉法辛抗抑郁的作用奠定基础。
  • 论著
    闫加庆, 苑玉和, 楚世峰, 刘敏, 马颖林, 乐凯迪, 李国辉, 陈乃宏
    2021, 56(15): 1228-123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E46K突变体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 构建稳定表达E46K突变体α-syn的PC12细胞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和细胞凋亡的发生,并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arkin、PINK1的细胞内定位和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稳定表达E46K突变体α-syn的细胞株。在线粒体解偶联剂CCCP作用下,过表达E46K突变体α-syn可导致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并抑制线粒体自噬蛋白Parkin由细胞浆向线粒体募集,导致Parkin与PINK1相互作用减少。结论 过表达E46K突变体α-syn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发生促进帕金森病(PD)的发生和发展。
  • 论著
    韩晓璐, 洪晓轩, 刘伯石, 朱春晓, 杜祎萌, 张慧, 高静, 王增明, 郑爱萍
    2021, 56(15): 1232-124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开发一种用于3D打印技术的半固体材料,满足儿童咀嚼制剂的批量生产和医院个性化调配的需求。方法 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模型药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羧甲基淀粉钠(CMS-Na)和甘油作为自变量,所制备片剂的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和溶出度作为因变量,利用23全因子设计建立处方设计空间,并进行放大研究。结果 实际制备所得的半固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打印性,设计空间中选取最优处方1.0%CMC-Na、7.0%CMS-Na和10.0%甘油进行放大,各项指标与模型预测值接近,均符合要求。结论 全因子设计可以用于3D打印半固体材料的处方优化,所制备的3D打印咀嚼片性能良好,本研究为挤出式3D打印的规模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药物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
  • 论著
    郭莎, 张峰, 于传飞, 武刚, 崔永霏, 王兰
    2021, 56(15): 1241-124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单克隆抗体(单抗)的稳定性是抗体成药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拟探讨从单抗分子的结构稳定性、胶体稳定性及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稳定性评价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以曲妥珠、利妥昔及贝伐珠为例,从不同角度表征了这3种单抗的稳定性特点,展示了单抗分子稳定性评价的多种维度和思路。首先,通过检测蛋白内源性荧光(intrinsic fluorescence,IF)技术测得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对抗体分子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估。其次,采用静态光散射技术(static light scattering technique,SLS)预测抗体的胶体稳定性。随后,采用等温稳定性试验(60 ℃, 48 h)对样品的稳定性表现进行实时监测。最后,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technique,DLS)从蛋白溶解状态下其自身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角度预测蛋白聚集倾向。结果 IF技术检测发现3种抗体分子第1个熔解温度Tm1均在65 ℃以上,说明其结构均较稳定。SLS检测显示曲妥珠胶体稳定性最好,升温至95 ℃未检测到明显的聚集信号,而利妥昔和贝伐珠则在70 ℃左右出现明显聚集。等温稳定性试验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DLS技术检测显示,曲妥珠的第二维里系数(B22)和扩散相互作用系数(KD)均为正值(3.19×10-3和65.46),预示长期胶体稳定性较好,利妥昔次之,而贝伐珠的B22KD均为负值(-1.44×10-4和-6.46),提示蛋白分子间容易自缔合。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种技术、从多种角度探讨了单抗药物稳定性评价的内容、层次和深度,为抗体分子筛选、制剂配方优化、抗体分子与制剂配方间的不同组合,以及稳定性监测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论著
    邓阳, 徐兵, 李昕, 郭思维, 罗细林, 李尤
    2021, 56(15): 1249-125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液质联用法(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B(polymyxin B,PMB,主要活性成分PMB1和PMB2)的血药浓度,结合其全血稳定性研究制定临床采样流程,并应用到治疗药物监测(TDM)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方法 血浆样品经乙腈(含甲酸6.67%)蛋白沉淀,取上清加水稀释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Shim-pack GIST C18(2.1 mm×100 mm,3 μm,岛津公司);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40 ℃;分别考察全血/血浆中PMB1和PMB2在不同温度、不同采血管等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 PMB1和PMB2在(0.033~18.816)和(0.034~19.872)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定量下限浓度为0.033和0.034 μg·mL-1,低、中、高浓度的萃取回收率在97.2%~110.6%,基质效应在91.8%~101.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8.2%。EDTA-K2管和肝素钠管中的PMB能在室温下稳定10 h、2~6 ℃冰箱保存19 h;血浆样本室温下22 h、-40 ℃冻存115 d或-40 ℃反复冻融3次均稳定。结论 建立的TDM临床采样流程能确保PMB药物的稳定性及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满足临床血药浓度监测需求。
  • 论著
    倪映华, 朱正怡, 高鹏, 张少燕, 夏锦芳, 李彦红, 黄凌斐, 王慧娟, 林慧佳, 方罗
    2021, 56(15): 1255-125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阐述我国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新生儿药用辅料暴露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的基本信息和药品,分析统计辅料涉及的药品、暴露人数和暴露医嘱次数。结果 纳入627例患儿的共17 640份医嘱,共涉及238个药品,其中55.5%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辅料成分,涉及辅料共171种,以注射用水、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为最常见。有害辅料共涉及16个药品(6.7%),以丙二醇涉及药品种类最多。人群中暴露百分比最高的有害辅料是丙二醇(90.4%),其次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84.7%)和聚山梨酯80(82.1%)。从医嘱中分析,暴露次数最多的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其次是丙二醇和聚山梨酯80。在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中丙二醇、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聚山梨酯80和乙醇的暴露人数百分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中有害辅料暴露比例高,有害辅料的日暴露量和累积暴露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 论著
    白帆, 刘芳, 杜小莉
    2021, 56(15): 1260-126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门诊前列地尔注射液的超适应证使用情况,为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门诊前列地尔注射液全部处方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调取患者在院完整就诊信息,用Excel软件对药品使用的数量、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等逐一进行分析,将临床诊断、病历资料等信息与药品说明书、国内权威指南、数据库包括的适应证等进行对比,参考Micromedex的Thomson分级系统对超适应证用药进行证据等级分级。结果 该院门诊前列地尔注射液处方中88.9%为超适应证用药,但大部分(81.5%)证据较为充足,证据等级为category B及以上,如阳痿等。尚有7.4%的超适应证用药证据不够充分,如头痛等。结论 该院门诊前列地尔注射液使用总体较为合理,但仍需进一步规范前列地尔注射液的超适应证用药,并建立全院重点监控药品长效点评和超适应证用药备案管理制度,以提高用药合理性。
  • 论著
    朱凤昌, 江翊国, 郑稳生, 张华吉, 杨春宁, 郭双, 丁丽霞
    2021, 56(15): 1265-127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5.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FDA《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对透皮贴剂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相关规定,为我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 根据美国FDA 2018年4月发布的部分透皮贴剂目录,结合FDA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进行分析,从具体研究类型入手,着重对部分品种从试验设计、试验方案、受试者选择及纳入与排除标准、检测物质、生物等效性豁免等方面进行介绍分析。结果 与常规剂型相比, FDA《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规定透皮贴剂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除了开展以药动学为终点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外,还应遵循FDA《ANDA:评价经皮和局部给药系统的黏附力(草案)》及《ANDA:评价经皮和局部给药系统的刺激性和致敏可能性(草案)》的整体思路,开展黏附性研究、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研究,并从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规范描述,对透皮贴剂仿制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结论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尚未颁布针对透皮贴剂生物等效性研究相关规定的背景下,《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对透皮贴剂相关规范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 信息
  • 信息
    2021, 56(15): 1259-12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信息
    2021, 56(15): 1272-12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