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0年, 5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1-22
      

    综述
    论著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陈少伟, 应苗法, 顾胜龙, 赵蕊, 李明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屏障以及肿瘤组织微环境的改变导致肿瘤免疫疗法的治疗受限,不良反应增多。近年来,纳米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对于调控免疫缺陷、改善肿瘤组织微环境、增强免疫疗效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笔者主要对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肿瘤微环境因素进行阐述,并对纳米制剂用于重塑肿瘤微环境的策略进行综述。
  • 论著
  • 论著
    胡晓茹, 丁倩云, 刘晶晶, 戴忠, 马双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木蝴蝶苷B固体和在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HPLC-DAD对不同温度下的木蝴蝶苷B固体和不同条件下的木蝴蝶苷B溶液进行色谱分离,经过归一化纯度分析对其稳定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明确木蝴蝶苷B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然后采用HPLC-MS对木蝴蝶苷B在不同溶剂中主要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①木蝴蝶苷B固体在40、80和105 ℃下稳定、且对光稳定;②木蝴蝶B在水中较为稳定,在体积分数50%、70%甲醇、体积分数50%、70%乙醇溶液中不稳定。③木蝴蝶苷B在体积分数50%甲醇、体积分数50%乙醇和水溶液中降解产物分别为7-甲氧基黄芩素、7-乙氧基黄芩素和黄芩素。结论 本次实验表明,木蝴蝶苷B对热和光稳定,但在溶液状态下不够稳定,尤其在体积分数50%甲醇溶液和体积分数50%乙醇溶液中易发生降解,建议木蝴蝶苷B对照品溶液选择采用水作为溶剂,或者临用现配,并在配制后立即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 论著
    王欣, 屈哲, 黄瑛, 王超, 杨艳伟, 耿兴超, 张河战, 李波, 王海彬, 霍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展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偶联美登素Ⅰ(HS630)和细胞毒素美登素Ⅰ(DM1)的大鼠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9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对照药(60 mg·kg-1,Kadcyla®)组,HS630低(6 mg·kg-1)、中(20 mg·kg-1)、高(60 mg·kg-1)剂量组和DM1低(0.10 mg·kg-1)、中(0.20 mg·kg-1)、高(0.40 mg·kg-1)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1次。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活动、外观被毛、粪便等临床症状,每周2~3次称动物体重和摄食量,分别在给药后第2天和第21天解剖动物进行大体观察、称主要脏器质量、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鼠给予HS630后出现一定程度的毒性反应,60 mg·kg-1剂量导致1/20只大鼠死亡。大鼠对HS630最大耐受量为20 mg·kg-1,相当于DM1给药量0.34 mg·kg-1。给予高剂量60 mg·kg-1的HS630会引起大鼠体重下降,摄食减少;肝、肾、脾、肺质量增加,睾丸、附睾质量减少;肝、脾、肺(含支气管)、胸腺、胰腺、肾、肠系膜淋巴结、肠、精囊腺、前列腺、睾丸、附睾、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眼球、舌、胸骨(骨髓)、骨、皮肤、注射部位出现病理学改变。这些毒性表现与对照药Kadcyla®组相似。大鼠给予中剂量20 mg·kg-1的HS630,临床症状未见异常,对体重和摄食量无影响,肾和肺质量增加,肝、脾、胸腺、胰腺、肺(含支气管)、肾、肠系膜淋巴结、十二指肠、肾上腺、垂体、皮肤出现病理学改变。大鼠在给予DM1后出现强烈的毒性反应,0.40 mg·kg-1剂量导致2/20只大鼠死亡,大鼠对DM1最大耐受量为0.20 mg·kg-1。给予高剂量0.40 mg·kg-1的DM1会引起大鼠体重下降,摄食减少;肝、脾、肾上腺质量增加,胸腺质量减少。肝、脾、胸腺、肾、肠系膜淋巴结、十二指肠、空肠、直肠、精囊腺、肾上腺、垂体、眼球、舌、胸骨(骨髓)、骨、皮肤出现病理学改变。结论 大鼠尾静脉分别单次给予HS630和DM1两种受试物,从耐受性、毒性症状、脏器质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抗体偶联药物HS630的毒性表现与对照药Kadcyla®相同;当给予HS630与DM1相近剂量时,HS630比小分子DM1有更好的体内耐受性和更宽的临床用药安全窗。

  • 论著
    亢晶, 王娟娟, 田继华, 王桂琴, 王艳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介素(intermedin,IMD)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途径的细胞凋亡,发挥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NRK-52E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R组;空质粒(H/R+pIRES2)组;IMD(H/R+IMD)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 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ERS相关经典分子GRP78、CHOP、Caspase 12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ER特异性荧光染料Dapoxyl用于观察ER形态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H/R组NRK-52E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IMD转染后细胞存活率提高;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经H/R处理后出现凋亡,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同时H/R可导致ERS途径经典分子GRP78、CHOP、Caspase 1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IMD转染后可显著降低NRK-52E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降低,ERS途径经典分子GRP78、CHOP、Caspase 1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内质网染色结果显示,H/R可以导致内质网结构受损,Dapoxyl染料聚集,荧光强度加强,内质网颗粒感增强,荧光颗粒分布不均、浓集,并有空泡;IMD转染后内质网结构受损减轻。结论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 H/R损伤过程中可能存在ERS凋亡途径的活化,IMD可以通过抑制ERS相关的凋亡信号通路,从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肾脏IRI。
  • 论著
    张铭洋, 韩克非, 李清, 刘然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脑缺血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脑缺血再灌注时可造成脑功能严重受损。通过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的损伤模型对比健康水平寻找疾病生物标记物。方法 采用改进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24 h后,收集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的血浆及脑组织,检测血浆生化指标及对代谢物进行分析。采用脑切片与血浆生化指标证明造模成功后,采用气质联用方法针对大鼠血浆中游离脂肪酸进行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内标物选择十三烷酸(C13∶0),衍生化方法选用甲酯化,衍生化试剂选择浓硫酸/CH3OH,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气相色谱柱选择非极性固定相。结果 对比模型组和空白组,得到了4种差异代谢物,分别为十六烷酸(C16∶0)、十八烷酸(C18∶0)、十八烯酸(C18∶1)和十八碳二烯酸(C18∶2),其在整个代谢通路中均上调。由相关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亚油酸代谢通路在疾病过程中具有显著变化。结论 在脂肪酸合成代谢通路里,亚油酸代谢的途径在脑缺血再灌注病发与治疗过程中变化显著,通过控制亚油酸的水平可以达到预防以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本实验通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进行测定,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预后评估,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成因及发病机制,并为疾病病理研究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 论著
    唐佳琪, 任国莲, 段帅, 王蓉蓉, 郭文菊, 张淑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合成正十二醇修饰的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TX)前药,并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NLC),对其制剂学性质,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体内药效进行研究。方法 以正十二醇、硫代二乙酸及多西紫杉醇为原料合成DTX前药,采用超声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DNLC),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筛选出较优的处方和工艺条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制剂的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DNLC在不同介质中的降解特征;采用马尔文粒径仪测定纳米制剂的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DI),并考察其长期稳定性;采用MTT法对DNLC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评价;采用鼠源乳腺癌细胞(4T1)荷瘤balb/c小鼠模型,评价DNLC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合成并制备正十二醇修饰的DTX前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较优处方和工艺条件为: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Km)1∶3,固液脂质比1.43∶1,药脂比1∶10,乳化剂质量浓度60 mg·mL-1,温度70 ℃,搅拌速度800 r·min-1。制得的纳米制剂外观圆整,呈均一球形,在30 d(4 ℃)的保存条件下较为稳定。在空白PBS及含有10 mmol·L-1 DTT和H2O2的介质中,24 h时DTX前药累积降解率分别为(9.07±0.01)%、(21.52±0.35)%和(96.72±4.12)%。DTX-Sol组及DNLC组与4T1孵育72 h后,IC50分别是(1.2±0.2)和(13.2±4.3)nmol·L-1,DTX-Sol组的细胞毒性强于DNLC组。第18天药效学实验结束时,生理盐水、DTX-Sol和DNLC组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是(1 930.39±215.20)、(1 013.64±138.65)和(765.16±177.43)mm3,小鼠体重变化率分别是(-19.69±4.44)%、(-14.85±3.61)%和(-2.61±1.70)%。DNLC与生理盐水组和DTX-Sol组相比,肿瘤体积和小鼠体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制备的DNLC稳定性较好,具有氧化还原双敏感性和明显的抗乳腺癌作用,同时毒性较低,为DTX前药纳米给药系统的开发提供新的实验基础。
  • 论著
    李腾, 任丽莉, 陈国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盐酸左米那普仑缓释胶囊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双周期交叉的实验设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米那普仑在比格犬体内血药浓度,计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比格犬单次口服受试制剂(80 mg)和参比制剂(80 mg)后血浆中盐酸左米那普仑的ρmax分别为(394.06±18.22)和(384.88±25.65)ng·mL-1,AUC0-72 h分别为(5 903.86±107.51)和(5 396.63±62.63)ng·h·mL-1,AUC0-∞分别为(6 325.90±158.88)和(6 091.14±121.35)ng·h·mL-1。以参比制剂为标准,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72 h(%)和F0-∞(%)分别为109.40%和103.85%,ρmax、AUC0-72 h和AUC0-∞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75.11%~129.61%、99.35%~119.44%和89.90%~117.78%。结论 建立的RP-HPLC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血浆中盐酸左米那普仑血药浓度的测定;经生物等效性评价分析可知,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 论著
    黄敏文, 侯玉荣, 张倩, 杭太俊, 张玫, 袁耀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用于测定硫酸新霉素效价的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法(HPLC-PAD)。方法 建立并验证HPLC-PAD法,测定硫酸新霉素各主要组分含量及相关物质;采用在线膜抑制脱盐技术辅助LC-IT-TOF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杂质谱,结合组分活性研究确定了硫酸新霉素的主要活性组分;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串联制备硫酸新霉素B及硫酸新霉素C精制品,采用波谱手段进行结构确证;采用质量平衡法测定二者的纯度;采用三剂量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B、C精制品各自的效价值,推导公式计算出硫酸新霉素的量效转换系数,设计实验进行交互作用考察及实际样品的验证。结果 建立的HPLC-PAD方法在分离能力及方法的稳定性上均优于《欧洲药典》(EP)方法,适用于硫酸新霉素各组分的准确定量及有关物质检查;在线膜抑制脱盐技术成功地去除了流动相中的三氟乙酸,对硫酸新霉素的杂质谱进行研究,结合活性研究结果,确定新霉素B和新霉素C为新霉素的主要活性组分;成功制备获得新霉素B、C精制品,通过实验和计算获得了硫酸新霉素的量效转换系数,并通过了验证。结论 初步实现了仪器法对微生物生物检定法的替代,基本完成了多组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新霉素的量效一致性研究工作。
  • 论著
    鲁鑫, 何兰, 刘宁, 王倩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线性离子阱质谱(LTQ-MS)对自由基中心诱导α-H断裂的响应稳定性,探讨离子阱内相互作用机制及氢氘混杂丢失对定量精密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D6-鸟氨酸内酰胺的特殊碎裂方式区分α-H断裂,通过机制探讨推测可能影响丰度稳定性的因素。结果 仅丢失氢的离子对(115.1→97.1;121.1→103.1)和苏氨酸替代D6-鸟氨酸内酰胺的离子对(115.1→70.1;120.1→74.0)精密度均显著优于涉及氢氘混杂丢失的离子对(115.1→70.1;121.1→75.1)。采用115.1→70.1;121.1→75.1时,串联四级杆质谱精密度显著优于LTQ-MS。结论 丰度不稳定、质量歧视效应、离子浓度饱和效应不影响LTQ检测信号稳定性。结合D6-鸟氨酸内酰胺碎裂特点以及马修方程,提出离子阱内空间电荷作用是导致检测信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 论著
    柯兵兵, 谢育媛, 王德蓉, 曾浩, 杨娟, 郭江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电喷雾质谱(ESI-Q-TOF MS)技术检测人血白蛋白中杂蛋白的方法,考察国内上市的27家企业的28批白蛋白产品中的未知蛋白组分。方法 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3121方法,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柱(Hiprep16/60Sepharyl S-200HR),对人血白蛋白中的各组分进行分离,并收集其中的二聚体、多聚体组分;经除盐、浓缩和胰蛋白酶酶解后,采用BEH C18(2.1 mm×100 mm,130)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乙腈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色谱-质谱(MS)技术对多肽进行二级质谱序列测定,并利用搜库软件(PLGS3.0)分析鉴定人血白蛋白中的杂蛋白。结果 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27家企业的制品进行测定,共检测出23种杂蛋白,其中载脂蛋白A-Ⅱ(apolipoprotein A-II)、人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人血色素结合蛋白(hempoexin)、α-1B-糖蛋白(alpha-1B-glycoprotein)与α-2-HS-糖蛋白(alpha-2HS-glycoprotein)等5种蛋白为所有企业产品共有的杂蛋白;α白蛋白(VE结合蛋白)、N-乙酰-L-丙氨酸酰胺酶、触珠蛋白相关蛋白,血红蛋白(β亚基,α亚基)、转甲状腺素蛋白等蛋白大部分企业产品均存在。各企业杂蛋白数量分布在8~17种之间,27家企业产品杂蛋白种类数量差异较大。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人血白蛋白中未知组分的研究,为人血白蛋白的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指导。
  • 论著
    林艳, 杨巨飞, 蔡志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检索已出版的文献,回顾有关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接种流感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最优的接种策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PICOS原则制定研究主题的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等英文文献数据库,由两位研究者独立使用PRISMA流程图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研究数据并进行评价。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186篇,经筛选获有效文献29篇。评价研究文献显示,多数ALL患儿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可产生中等强度的免疫应答,各亚型/系的血清抗体保护率可分别达到33%~85%(A/HIN1)、38%~92%(A/H3N2)、14%~92%(B)及37%~88%(pH1N1);血清阳转率可分别达到0%~65%(A/HIN1)、20%~85%(A/H3N2)、0%~92%(B)及11%~81%(pH1N1),低于健康儿童或实体肿瘤患儿。疫苗预防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的临床使用有效性的研究有限,研究结果有争议。接种时有较高的基线淋巴细胞计数、IgG水平、结束化疗或低化疗强度阶段、高年龄段患儿以及给予加强剂次可能会有较强的免疫应答;减活流感疫苗、高剂量流感疫苗、含佐剂流感疫苗均不能改善ALL患儿的免疫应答。疫苗在各治疗阶段接种均有较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ALL患儿接种流感疫苗安全性好,可产生中等强度的血清学保护作用,建议维持治疗阶段接种标准剂量灭活流感疫苗;疫苗的临床有效性还有待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验证。
  • 论著
    林永强, 林林, 焦阳, 穆向荣, 郭东晓, 汪冰, 王淑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寻一种新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模式,为中药质量控制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提升中药产品质量,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方法 在刘昌孝院士提出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体系下,提出化学标识物概念,寻找来源某药材(饮片)特有的而不是来源于其他药材的化学物质作为化学标识物,用于中药的真伪鉴别以及质量控制。结果与讨论 分别以白薇、阿胶、皂矾作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的代表,进行了正伪品的化学标识物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女金丸、乙肝解毒胶囊等制剂中,在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