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家笔谈
  • 专家笔谈
    柏兆方,孟雅坤,贺兰芝,唐进法,王伽伯,肖小河
    2017, 52(13): 1105-110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特别是传统无毒中药的肝损伤问题屡有报道,引起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严重担忧,与此同时传统无毒中药肝损伤的客观性在业内外也存在巨大争议。如何科学认知传统无毒中药的肝损伤已成为本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国际性难题。既往研究多拘泥于从药物角度寻找毒性物质及致毒机制,对可能由患者机体因素,特别是机体免疫介导的中药特异质型肝损伤鲜有关注和研究。笔者对中药肝损伤客观辨识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机体免疫与药物特异质型肝损伤的关系,同时以传统无毒中药何首乌为例,分析其诱导的免疫特异质肝损伤的客观真实性及其机制,在此基础上笔者课题组首次提出了中药特异质肝损伤免疫应激“三因致毒”机制假说,为传统无毒中药肝毒性的客观辨识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创新和发展了中药安全性评价模式和方法,对于揭示中药肝毒性的客观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 综述
  • 综述
    邓超,吴昭全,刘芳,曾光尧,周应军
    2017, 52(13): 1110-111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脱氧野尻霉素是一种多羟基生物碱,具有降糖、降脂、抗肿瘤、抗病毒等众多生理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相关生物活性的解释愈加清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生理活性被发现。因此笔者对近年来与1-脱氧野尻霉素(及其衍生物)生物活性有关的新发现进行总结,为1-脱氧野尻霉素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综述
    郑金琪,王前,杨希,楼燕,曾苏
    2017, 52(13): 1115-111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肿瘤药物具有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等特点,临床用药过程中易出现毒副作用,限制其使用。近年来,一些研究指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与药物代谢酶、受体和转运体有关,其中药物代谢酶及其基因多态性在抗肿瘤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副反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就目前临床上由药物代谢酶介导的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主要从代谢酶及其基因多态性在抗肿瘤药物相关代谢酶的代谢激活和代谢解毒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中有效规避或减少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促进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 论著
  • 论著
    陈晓梅,闫浩利,田丽霞,王春兰,王爱荣,郭顺星
    2017, 52(13): 1120-1125.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菌根真菌在铁皮石斛栽培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生物量为指标,在种植基地筛选出优势菌株;进一步考察其初始用菌量和补充施用对铁皮石斛生长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 栽培16个月,接种优势菌株M2(Mycena sp.)的3个处理组茎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初始用量1.0 g·丛-1的处理(M)茎干重最高,比对照提高了39.2%,比初始用量0.5 g·丛-1的处理(L)提高了11.1%(P<0.05);菌根栽培对铁皮石斛茎多糖化学性质基本没有影响,能提高茎中柚皮素和联苄类化合物含量。菌根栽培后补充施菌,能增强M2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补充施菌组茎干重比未补充施菌组提高了18.0%(P<0.05),但补充施菌对多糖化学性质有一定影响。结论 菌株M2用于铁皮石斛的栽培生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论著
    阎新佳,郑威,温静,吴健,白明,项峥
    2017, 52(13): 1126-113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 从白花败酱草的体积分数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R,8S)-3,3′,5-三甲氧基-4′,7-环氧-8,5′-新木脂素-4,9,9′-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7S,8R)-4,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骈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2),(7R,8S)-二羟基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3),(7S,8R)-二羟基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4),7R,8S-glochidioboside(5),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7),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9),tanegool(10)和tanegool-7′-methyl ether(11)。结论 所有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败酱属中分离得到。
  • 论著
    贺吉童,陶静,倪文涛,王瑾,王睿,张勇
    2017, 52(13): 1132-1136.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多黏菌素E联合磷霉素对74株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producing K. pneumoniae,KPC-Kp)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分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多黏菌素E和磷霉素对74株KPC-K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用棋盘法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来判定联合效应。从中随机选取6株KPC-Kp测定多黏菌素E与磷霉素单用或联用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 MIC结果:多黏菌素敏感率100%,磷霉素敏感率为35.14%,FIC结果:多黏菌素E与磷霉素联合用药协同率为12.16%,部分协同率为39.19%,相加为6.76%,无关为41.89%,无拮抗作用。杀菌曲线结果:对于磷霉素敏感菌株,多黏菌素E联合磷霉素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磷霉素耐药菌株则没有明显协同作用。结论 对于磷霉素敏感菌株,多黏菌素E与磷霉素联合用药在体外对KPC-Kp 以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为主,杀菌曲线也显示了较好的协同作用,而磷霉素耐药菌株和多黏菌素协同作用较差。
  • 论著
    马杰,郭彩霞,陆培培,梁晓鹏,樊栓成,马丽红
    2017, 52(13): 1137-1146.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芪参胶囊(Qishen capsule,QSC)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为以下3组:①陈旧性心肌梗死模型组(MI)(n=14),生理盐水灌胃;②低剂量对照组(MI+QSCL)(n=14),低剂量芪参胶囊混悬液灌胃治疗,5×104 mg·kg-1·d-1,持续4周;③治疗组(MI+QSC)(n=14),常规剂量芪参胶囊混悬液灌胃治疗,10×104 mg·kg-1·d-1,持续4周。Sham组,单纯开胸,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出穿线不行结扎(n=16),其中又分为:①Sham组(n=8):生理盐水灌胃;②Sham+QSC组(n=8):芪参胶囊混悬液灌胃治疗,10×104 mg·kg-1·d-1,持续4周。超声心动评价大鼠心功能,病理学方法计数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密度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评价心肌细胞凋亡和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常规剂量芪参胶囊治疗后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与模型组相比, 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明显降低(P<0.05); MI+QSC组的LVEDP与dp/dtmax明显增高。常规剂量芪参胶囊明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5×104 mg·kg-1·d-1)相比,常规剂量(10×104 mg·kg-1·d-1)芪参胶囊组梗死面积及梗死瘢痕明显减少,活性caspase-3、Bax、cytochrome C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Bcl-2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且Bcl-2/Bax的比值也明显增加。③QSC的干预治疗能够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的血管新生。常规剂量(10×104 mg·kg-1·d-1)芪参胶囊组增加了梗死区平滑肌激动蛋白和CD31阳性的血管密度,明显提高了血管新生水平。分别使用ELISA与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发现常规剂量芪参胶囊组(10×104 mg·kg-1·d-1)较模型组和低剂量组(5×104 mg·kg-1·d-1)VEGF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经QSC治疗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mRNA水平也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对照组。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水平的表达量也明显升高。AKT与MEK/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常规剂量(10×104 mg·kg-1·d-1)芪参胶囊的干预治疗同样增加了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并下调了磷酸化的MEK/ERK的表达水平。结论 低剂量芪参胶囊干预的结果与模型组差异不显著,而常规剂量的芪参胶囊治疗则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其潜在的机制为促进梗死周围血管新生,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提高心肌的抗凋亡能力。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AKT通路并抑制磷酸化MEK/ERK的表达水平而发挥的。
  • 论著
    文柳静,王晨,任丽
    2017, 52(13): 1147-115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SQFZ)对胰腺癌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初步分子机制。方法 以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为研究对象,采用氟尿嘧啶(5-Fu)诱导得到Patu8988/5-Fu耐药细胞株;采用四甲偶氮唑蓝(MTT)法测定Patu8988/5-Fu耐药倍数、SQFZ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以及SQFZ对Patu8988/5-Fu耐药细胞株的逆转倍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测定SQFZ对细胞内罗丹明123(Rho123)蓄积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SQFZ对耐药细胞株MDR1、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QFZ对耐药细胞株Bcl-2、Bax和P-gp蛋白表达情况影响。结果 浓度为5、10和20 μL·mL-1的SQFZ可逆转Patu8988/5-Fu细胞的耐药性,逆转倍数依次为1.5、2.3和3.4倍。SQFZ剂量依赖性地增加Patu8988/5-Fu细胞的Rho123蓄积量(r=0.979, P<0.05)。分子机制研究表明,SQFZ下调Patu8988/5-Fu细胞MDR1和Bcl-2的基因表达,上调Bax基因表达。SQFZ可使Patu8988/5-Fu细胞中P-gp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使Bax蛋白表达水平上升。结论 SQFZ具有逆转Patu8988/5-Fu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DRl、Bcl-2和Bax基因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有关。
  • 论著
    徐伟,刘文君
    2017, 52(13): 1152-115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和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作用对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DM耐药性逆转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逆转剂IFN-α和ATRA的细胞毒性及药物作用后的逆转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细胞PI3K/Akt通路中PI3K、Akt、Bad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磷酸化Akt(p-Akt)、Bad蛋白的表达。结果 K562/ADM细胞对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的耐药率达54倍,ADM分别与IFN-α、ATRA或联合应用时可逆转K562/ADM细胞对ADM的耐药倍数分别为1.24、2.34、8.14;应用ADM 4 mg·L-1单用或联合IFN-α 2.5×106 U·L-1、ATRA 7.5 μmol·L-1(无毒性浓度)均可使K562/ADM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PI3K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Akt基因及蛋白无明显变化,Bad基因及蛋白表达均上调,p-Akt蛋白表达下降,当两药联用时上述表达更明显。结论 IFN-α联合ATRA能逆转K562/ADM细胞多药耐药,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PI3K/Akt通路的作用。
  • 论著
    孙宏晟, 王建华
    2017, 52(13): 1159-1166.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甲氧苄啶-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进行条件优化、表征和分子模拟。方法 采用超声微波-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合物,使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条件优化;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粉末X衍射法(XRPD)及核磁共振法(1H-NMR)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包合物的三维构象及结合能;进行溶出度和稳定性实验。结果 甲氧苄啶-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合温度为52 ℃,包合时间为45 min,投料摩尔比为1.7∶1;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图谱、粉末X衍射图谱和核磁共振图谱均表明TMP/SBE7-β-CD包合物形成;分子模拟的包合物最优构象与表征分析相符,包合物结合能为-9.015 kcal·mol-1;包合物的TMP溶出速率明显增加,但包合物易吸湿。结论 甲氧苄啶-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表征方法系统可靠,包合物相对稳定。
  • 论著
    张春燕,王英舟,谢东锋,刘兵
    2017, 52(13): 1167-117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盐酸布替萘芬微乳温敏凝胶, 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以油酸乙酯为油相,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无水乙醇为助乳化剂,泊洛沙姆188和407为温敏材料,制备对体表温度敏感的微乳凝胶,并对其形态、粒径、稳定性进行考察,和市售乳膏进行透皮吸收速度和皮内滞留量的对比。结果 微乳凝胶最终处方为:油酸乙酯-聚山梨酯80-无水乙醇-P407-P188-纯化水=4∶15∶10∶16.33∶5.68∶71。所得的微乳为水包油型,透射电镜下乳滴呈圆球形,平均粒径91.03 nm,PDI为0.246,自制微乳凝胶透皮速度较市售乳膏快,皮肤内药物滞留量为市售乳膏的5倍。结论 该实验制备得到的温敏微乳凝胶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和透皮滞留效果,能够以较快速度进入皮肤内层形成药物贮库,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抗菌效果。
  • 论著
    连赟芳,陈丹,廖淑彬,谢平,黄娇,朱仙慕,马国萍,陈红
    2017, 52(13): 1171-1176.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UPLC-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药效组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与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采用UPLC-MS联用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血药浓度及拟合药-时曲线;大鼠分别灌胃给药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分析比较其体内药动学过程,考察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含药血浆中新橙皮苷的ρmax分别为(1.68±0.02)提取物和(5.54±0.09)滴丸mg·L-1,柚皮苷的ρmax分别为(1.50±0.05)提取物和(4.83±0.10)滴丸mg·L-1,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的ρmax、AUC0-∞显著高于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P<0.05);滴丸的MRT、t1/2相比于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明显缩短;以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为参比,滴丸中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了278.52%和258.59%。结论 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明显改善了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中药效成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 论著
    胡鹏,张园娇,蔡静,李祥,陈建伟,李月
    2017, 52(13): 1177-118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不同组织部位和加工方法萝藦中15种氨基酸和12种核苷类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XBridge Amide 色谱柱(2.1 mm×100 mm,3.5 μm),以0.2%甲酸乙腈-0.2%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1,柱温为30 ℃,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TOPSIS分析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 15种氨基酸成分和12种核苷成分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7%~100.75%,相对标准偏差在0.90%~2.49%之间。不同部位和加工方法有一定的差异性,低温烘干的叶中氨基酸和核苷综合质量较好。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为选择最优处理方法提供可靠的方案。
  • 论著
    段晓敏,卢岩,孙利华
    2017, 52(13): 1183-118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保妇康栓和朗依(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经济性,为合理用药及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基于二次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获取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数据;结合相应治疗规范与临床专家建议,确定治疗路径并据此计算总的直接医疗成本。基于全社会角度,运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保妇康栓组的总直接医疗成本低于朗依组。敏感性分析证明确定性分析结果稳定。结论 与朗依相比,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经济性更好。
  • 论著
    官海静,岳晓萌,吴久鸿
    2017, 52(13): 1188-119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应用现状和主要挑战。方法 梳理中国卫生政策对药物经济学的需求,分析中国药物经济学研究和指南应用现状,对国际上主要国家或地区药物经济学指南的应用和发展情况进行汇总。结果 在中国医药卫生决策方面,药物经济学评价及其证据在新药研发、药品定价、医保支付及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是专家建议指南,而非政府强制使用,加之中国缺乏开展高质量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临床和流行病学基础数据,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论 基于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建议国家强制或鼓励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在医疗卫生和医保决策中发挥作用;建议成立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国家认证机构;建议定期更新和补充指南内容;同时加强临床、合理用药、药物流行病、生命质量等基础性研究。
  • 论著
    刘伯宁,白玉,罗建辉
    2017, 52(13): 1194-120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7.13.0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单抗生物类似药是目前国内生物制品中申报临床最多的品种。药学研究证实“质量相似性”是其作为“生物类似药”开发的先决条件。如何认识和评价单抗生物类似药的质量相似性,值得工业界和监管方深入研究并广泛讨论。方法 本文介绍了工业界开发单抗生物类药的技术难点,以及国内外质量相似性评价的相关指导原则。分析了目前集中申报品种的质控特点,对标准复核常见意见进行梳理,最后对既往此类品种“技术审评未通过”或“发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应鼓励研发者采用先进、互补方法深入研究候选药与参比药的质量相似性。审评需审慎对待质量研究中出现的“不相似”问题。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有效交流,促进国内单抗生物类似药开发,以缓解国内未满足的临床用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