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 述·
  • ·综 述·
    齐雪静,郑楠楠,高亚男,吴琳华,唐景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对线粒体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线粒体对于肿瘤细胞凋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促进了人们对线粒体靶向制剂的研究。线粒体靶向分子可以使药物特异性的作用于线粒体,进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又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线粒体靶向分子在抗肿瘤药物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线粒体靶向分子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从线粒体途径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 ·论 著·
  • ·论 著·
    吴丽芬, 杨全, 庞玉新, 袁蕾, 胡璇, 邹纯礼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GC)同时测定艾粉中樟脑、异龙脑、L-龙脑、β-石竹烯和花椒油素5个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含量进行聚类分析。 方法 采用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 μm);升温程序90 ℃保持2 min,以4 ℃·min-1升温至100 ℃,以20 ℃·min-1快速升温至160 ℃,保持6 min;FID检测器温度240 ℃;进样口温度240 ℃;载气高纯氮气,流速3.0 mL·min-1;进样分流比50∶1;进样量0.5 μL。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樟脑、异龙脑、L-龙脑、β-石竹烯和花椒油素分别在0.02~0.32(r=1.000 0),0.01~0.08(r=1.000 0),0.20~7.95(r=1.000 0),0.01~0.40(r=1.000 0),0.08~0.67 mg·mL-1(r=0.999 8)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1.04%(RSD 1.04%),99.08%(RSD 1.50%),98.76%(RSD 1.67%),99.85%(RSD 1.97%),97.74%(RSD 1.65%),采用聚类分析能将24批样品按照5个成分的含量聚为3类。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为艾粉的多成分测定及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论 著·
    姚元枝,李胜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犁头草(Viola japonica var. stenopetala Franch. ex H.)全草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犁头草全草中活性成分,采用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犁头草全草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绿原酸(3)、7-羟基香豆素(4)、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5)、dehydrololiolide(6)、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7)、characterizedas (+)-pino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8)、5,7-二羟基-3, 6-二甲氧基黄酮(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金圣草素(11)、β-香树素(12)、刺槐苷(13)、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14)、solagenin-6-O-β-D-quinovopyranoside(15)。结论 化合物8、15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学物5、6、8、11、14、15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论 著·
    陶华明, 林秀萍, 何莹莹, 张莉, 刘永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南海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F0012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试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 从其发酵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25-羟基-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 6β-三醇(3),麦角甾-5,7, 22-三烯-3β-醇(4),5α,8α-环二氧-6,22-麦角甾二烯-3β-醇(5),5α, 6α环氧麦角甾-8(14), 22-二烯-3β, 7α-二醇(6),胆甾醇(7)和对羟基苯乙酮(8)。结论 化合物1~3、6~8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和8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 ·论 著·
    姜晨晨,程军军,黄梦昊,吴舟一,李健蕊,李文静,彭宗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蛋白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的影响因素,为在蛋白水平上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提供指导。方法 提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Huh7.5细胞内总蛋白,蛋白定量后,以丙型肝炎病毒编码的核心蛋白为目的蛋白,以管家基因编码的蛋白Tubulin或Gapdh为内参对照,分析蛋白上样量、抗体浓度及孵育时间、发光液浓度等可变因素对蛋白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半定量结果中目的蛋白相对强度与蛋白总上样量之间只在一定上样量范围内有线性关系,超出线性范围会导致相对蛋白强度变化幅度减少,甚至无变化;上样体积、内参的选择不影响实验结果;在条带质量较好的前提下,一抗浓度及其孵育时间和发光液浓度也不改变实验结果;但是半定量有一定的缺陷,实验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应在15%以内。结论 影响蛋白免疫印迹半定量结果的主要因素为目的蛋白的上样量;在能获得条带质量较好的前提下,改变上样体积和抗体孵育时间、适当稀释抗体和发光液浓度有利于实验进展而不影响实验结果。
  • ·论 著·
    问天娇,高媛,陈喃喃,王雅娟,李蝉,王艳玲,崔京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载体表达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 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可行性,同时解决小干扰RNA在应用过程当中存在的瞬时表达及体内递送问题。方法 以之前研究中筛选出来的能有效抑制MDR1基因表达的小干扰RNA序列为基础,构建其表达质粒,利用新型纳米隐形阳离子脂质体装载MDR1基因小干扰RNA的表达质粒,并对该阳离子脂质体进行体内外药效学研究。结果 装载小干扰RNA表达质粒的阳离子脂质体在体内外均能有效的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结论 小干扰RNA 阳离子脂质体很大程度上逆转了乳腺癌的多药耐药性。纳米阳离子脂质体是小干扰RNA 的理想递送载体,能够保护小干扰RNA免于降解并将小干扰RNA转运到肿瘤区发挥作用。
  • ·论 著·
    武鑫,李晓宇,姚翀,顾圣莹,朱冠华,李琴,高申,刘皋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分枝状聚乙烯亚胺(BPEI)、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PAMAM)和线型的聚乙烯亚胺(LPEI)包载具有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侵袭和转移的miRNA-15a和miRNA-16-1构建3种聚阳离子纳米复合物,对其抑制LNCaP细胞作用进行考察。方法 利用粒径分析仪测定3种纳米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利用凝胶电泳实验测定载体材料包裹miRNA的稳定性; 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考察3种复合物对LNCaP细胞的转染效率;CCK8 法测定抑制LNCaP细胞增殖效果;Western blot法测定BCL-2、Cyclin D1和Wnt3a蛋白表达效果。结果 分枝状聚乙烯亚胺,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和线型的聚乙烯亚胺3种材料包裹miRNA可形成稳定的纳米复合物,在N/P=5时,分枝状聚乙烯亚胺/miRNA-CY3对LNCaP的转染效率高于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miRNA-CY3和线型的聚乙烯亚胺/miRNA-CY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分枝状聚乙烯亚胺、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和线型的聚乙烯亚胺都可以携带miRNA-15a和miRNA-16-1进入LNCaP细胞,并且阻滞LNCaP细胞中BCL-2、Cyclin D1和Wnt3a蛋白的表达。结论 分枝状聚乙烯亚胺、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和线型的聚乙烯亚胺3种材料包裹miRNA-15a和miRNA-16-1可形成稳定,并且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具有高转染效率的纳米系统。并可以有效阻滞LNCaP细胞中BCL-2、CCDN1和Wnt3a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基因给药系统。
  • ·论 著·
    王国伟,费伟东,张蓉蓉,郭曼曼,徐骏军,李范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angiopep-2修饰核-壳结构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ANG-MSN-LP),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Stober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改进了溶液吸附法来制备载紫杉醇(PTX)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PTX),然后以载紫杉醇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为核,运用自组装和薄膜水化法构建核-壳结构的angiopep-2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ANG-MSN-LP-PTX),透析袋法考察体外释药特性,噻唑蓝(MTT)法考察载体对人脑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MEC)和C6的细胞毒性,建立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研究载体对紫杉醇的跨膜转运能力和对C6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粒径为(94.61±3.91) nm,比表面积(SBET)为425 m2·g-1,孔容积(Vp)为0.37 cm3·g-1,孔径3.5 nm。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紫杉醇的饱和溶液中反复吸附7次时达到平衡,载药量高达11.1%。Angiopep-2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分布均一,无团聚现象,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106.37±3.76) nm,并且在0~10 μg·mL-1范围内对HBMEC和C6细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Angiopep-2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体外释药48 h内的累积释放率达到75.5%,突释现象降低,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跨膜血脑屏障转运12 h后,对紫杉醇转运率高达10.74%;在细胞周期实验中,使C6细胞滞留在G2-M期细胞数比例为(40.92±6.20)%,显著高于各对照组数倍。结论 Angiopep-2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是一种优良的递药载体并有望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可有效提高药物载药量,值得应用和借鉴。
  • ·论 著·
    杨刚,赵亚平,冯年平,张永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supercritical anti-solvent, SAS)制备难溶性药物水飞蓟素(silymarin,SM)纳米颗粒(nanoparticle),改善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单因素考察压力、温度、进样流速、药物浓度对纳米颗粒粒径和沉淀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等进行表征。评价水飞蓟素纳米颗粒的体外溶出行为。结果 优选纳米颗粒制备条件为:压力15 MPa,温度35 ℃,进样流速1.5 mL·min-1,溶液质量浓度100 mg·mL-1。X-射线衍射法与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显示,经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将水飞蓟素原药粉制备成水飞蓟素纳米颗粒后,其结晶度减小并转变为无定型态。体外溶出实验结果显示,其累积释放度在10 min内达到80%以上,显著高于原药粉和市售制剂益肝灵。结论 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制备的水飞蓟素纳米颗粒粒径显著减小,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 ·论 著·
    罗军波,徐雄良,秦应飞,郑强,柯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多颗粒释药胶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工艺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考察隔离层、丸芯用量、肠溶衣膜厚度等对工艺的影响。结果 所制得的肠溶多颗粒释药胶囊在人工胃液中耐酸能力好,在人工肠液中释放迅速完全。结论 制备的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多颗粒释药胶囊工艺可行,重现性好,与原研制剂具有质量相似性,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 ·论 著·
    任静,肖宇,邓盛齐,赖可,蒋学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两种吸收模型考察冰片对绿原酸口服吸收的促进作用并对模型间的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性评价。方法 首先采用大鼠原位灌注模型考察冰片对绿原酸的肠道吸收是否具有促进作用,然后利用整体动物模型进行验证,并对两种模型得到的吸收参数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 大鼠原位灌注模型中,合用冰片后,绿原酸吸收速率常数为0.083 4 h-1,比单用绿原酸组的吸收速率常数增加1.58倍;整体动物实验表明,绿原酸灌胃给药后,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合用0.04%冰片后,最大血药浓度略有增加,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116.02%;相关性研究表明,两种模型的研究结果呈正相关,r=0.941,研究结果可靠。结论 冰片对绿原酸的口服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 ·论 著·
    贾佩佩, 张晓旭, 张智勇, 孙宇鹏, 张兰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 HPLC-MS法, 初步鉴定染料木苷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产物,并研究其酶促反应动力学。方法 建立大鼠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对染料木苷进行代谢研究,应用HPLC-MS鉴定其体外代谢产物。以磺胺甲NFDE6唑为内标,采用代谢物生成法,对代谢产物染料木素进行定量测定。应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分析数据,计算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VmaxKm。结果 染料木苷在体外孵育体系中生成代谢产物,经鉴定其为苷元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在大鼠肝微粒体中最佳温孵时间为40 min,最佳蛋白质量浓度为1 mg·mL-1,底物浓度为50 μmol·L-1,代谢产物染料木素酶促反应的Vmax=(0.104 2±0.003 3) μmol·min-1·mg(pro)-1,Km=(28.96±2.80) μmol·L-1。结论 染料木苷在大鼠肝微粒体中通过水解反应,生成相应苷元。代谢物生成法是一种可靠、简便测定肝微粒体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所得到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为染料木苷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数。
  • ·论 著·
    罗益远, 刘娟秀, 刘训红, 兰才武, 侯娅, 马阳, 王胜男, 蔡宝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MEKC-DAD)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及商品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儿茶素含量的方法。 方法 选择胶束电动毛细管分离模式,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75 μm×64.5 cm,有效长度56 cm)作为分离通道;背景电解质溶液:25 mmol·L-1硼砂-30 mmol·L-1 SDS-10%乙腈(pH 9.60);检测波长:254 nm;运行电压:25 kV;运行温度:24 ℃;压力进样:25 kPa,5 s。结果 何首乌中7种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加样回收率为99.164%~101.504%。用此法测定何首乌中7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满意。 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为何首乌商品药材或饮片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论 著·
    张晓玲,周琴芬,雷后亮,栾连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可用于中药远志质量控制的6种糖酯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 以3,6′-二芥子酰基蔗糖 (3,6′-disinapoyl sucrose, DISS) 为内参物,计算远志糖酯sibiricose A5、sibiricose A6、tenuifoliside B、tenuifoliside A、tenuifoliside C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实测20批远志药材,将校正因子法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结果 Sibiricose A5、sibiricose A6、tenuifoliside B、tenuifoliside A、tenuifoliside C对DISS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23、1.16、1.56、1.79、0.92,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远志药材中6种糖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成本低、准确、简便可行。
  • ·论 著·
    王维剑, 杨娜, 黄萍, 冉晓静, 娄红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左氧氟沙星-N-氧化物手性分离和光学纯度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和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D-苯丙氨酸硫酸铜溶液-甲醇(80∶2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40 ℃。结果 在此条件下,左氧氟沙星-N-氧化物及其对映体能够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3.2。结论 简单快速,重复性好,能够用于左氧氟沙星-N-氧化物对映体的分离和纯度考察。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范倩倩,张波,李大魁,梅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注射用盐酸氨溴索的临床应用现状,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以《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为基础,随机抽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天津6个城市82家综合医院2010年~2013年160 d的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处方数据,参考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文献资料,对该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在抽样时间范围内,6个城市中该药品的处方总量共计267.49万张,药品总用量共计1 400.64万支(以每支15 mg计);各城市按照说明书用药的处方百分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杭州(28.03%)>成都(26.25%)>上海(14.66%)>广州(9.38%)>北京(7.72%)>天津(3.98%);然而该药品在给药途径、用法用量、适应证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说明书外过度使用现象。结论 目前临床上以说明书外用法用量使用注射用盐酸氨溴索的现象较为普遍,应予以规范。
  • ·药物与临床·
    谭昀杜熙,蔡佳,冯婉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2011~2013年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天津、杭州六城市医疗机构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合理性。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对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药占比、用药频度(DDDs)、药品限定日费用(DDDc)、年均增长率(AARG)、药物相互作用、进口/国产及医保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质子泵抑制剂总使用量逐年上升,奥美拉唑占优势地位,临床信任度高;雷贝拉唑、兰索拉唑近三年用量增长最快,国产药品增长多于进口药品,医保类别对临床用药影响不大;同时,质子泵抑制剂的价格逐渐走低;在联合用药情况下临床倾向于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雷贝拉唑、泮托拉唑,有临床药师干预时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更为合理。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总体使用情况趋于更加合理,且专科临床药师的工作非常有利于促进用药合理化。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谢秋芬,向倩,周颖,崔一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欧洲临床药学发展历程,并分析其质量评估体系,为我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1960~2013年欧洲医院药学或临床药学服务的相关文献,总结欧洲临床药学发展历程,并分析现有的质量评估体系。结果 欧洲临床药学发展可分为起步阶段(“临床药学”概念引进医院)、探索阶段(“病房药学服务”工作模式)、发展阶段(“以患者为中心”工作体系)和成熟阶段(完善“临床药师”评价体系)4部分;目前已初步形成对临床药学服务结构、服务过程及服务成效的质量评估体系,还未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标准。结论 通过分析和比较欧洲临床药学发展规律和质量评估体系,有利于明确我国临床药学发展方向,推动我国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