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李慧媛;胡春
    2005, 39(04): 241-244.
    目的 综述4-色酮类和 4-色满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方法 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 ,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 4-色酮类和4-色满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抗癌和抗精神病等生物活性 ,随着人们对这两类化合物研究的深入 ,将会有更多的有关新药被开发。
  • 综述
    陈福禄;谢宝贵;郑金贵
    2005, 39(04): 244-248.
    目的 药用菌多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 ,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对其多方面的药用价值进行概述。方法 以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材料 ,对多种药用菌多糖的价值分别进行介绍。结果 药用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补体活性、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降低血糖等功能。结论 药用菌多糖将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天然保健品。
  • 综述
    何晓红;滕利荣;孟庆繁;刘兰英
    2005, 39(04): 248-251.
    目的 对近年来血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综述。方法 通过查阅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及国内外其他文库等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血栓疾病的三类药物 :抗血小板类药物、抗凝血类药物及溶血栓类药物近年来都有新药上市 ,对治疗血栓具有各自的优点。结论 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类抗血小板药物及血栓溶解药物的基因工程产品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及开发前景。
  • 综述
    耿兴超;蒲小平
    2005, 39(04): 251-254.
    目的 分析国内外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作用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 ,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综述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结果 近 2年来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了很大的突破 ,在基因、受体、酶、离子通道等水平都有新治疗靶点的发现。结论 发现的药物新靶点 ,能够开发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物
  • 论著
  • 论著
    毕志明;王峥涛;徐珞珊;徐国钧
    2005, 39(04): 255-257.
    目的 分离鉴定云南石仙桃中的酚类成分。方法  95 %乙醇提取 ,硅胶柱色谱分离 ,用UV,IR,MS,1H NMR ,13 C-NMR和HMBC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 4个酚类成分 ,分别为eulophiol(Ⅰ) ,lusianthridin(Ⅱ) ,densiflorolB(Ⅲ )和batatasin Ⅲ (Ⅳ) ,以及 4个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丙酮 (3,5 dimethoxy-4-hydroxypropiophenone ,V);(24R)-6β-hydroxy-24-ethyl cholest-4-en-3-one(VI) ;5α,8α-epidioxy-24?-methylcholesta-6,22-dion-3β-ol(Ⅶ)和胡萝卜苷 (daucosterol,Ⅷ )。 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Ⅱ的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 论著
    潘浪胜;徐晓梅;吕秀阳;吴平东
    2005, 39(04): 258-260.
    目的 考察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二药配伍时主要组分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黄连和吴茱萸药材用水分别煎煮,分煎液按不同比例配伍,在100℃下加热1h。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组分相对峰面积变化和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 黄连水煎液和吴茱萸水煎液配伍后色谱峰具有加和性,未见新峰产生。吴茱萸中主要组分的相对峰面积未见明显变化,黄连生物碱的相对峰面积随吴茱萸水煎液配比的增加呈线性下降。结论 吴茱萸组分存在时可使黄连生物碱的溶解度下降。
  • 论著
    王兵娥;黄德红;杜双全
    2005, 39(04): 261-263.
    目的 为五爪龙的生药鉴别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详细描述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结果 发现比较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 这些特征可作为鉴别五爪龙的依据。
  • 论著
    林天慕;管清香;张三奇;蒋永培;王萌
    2005, 39(04): 264-266.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独一味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以静态饱和吸附量、静态洗脱率、动态比上柱量、比吸附量、比洗脱量为考察指标,比较了8种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独一味总黄酮的工艺。又以总黄酮收率和纯度为指标,对最佳树脂吸附工艺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  8种树脂中,LSA-10型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及洗脱参数,其动态饱和吸附量达到100.6mg·g-1干树脂 ,3倍体积蒸馏水、3倍体积 50 %乙醇依次洗脱 ,总黄酮收率为85% ,纯度为 94.5%。结论 LSA-10型树脂综合性能较好,适于独一味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 论著
    吴丽花;蒋国平;万云乐;谢海洋;郑树森
    2005, 39(04): 267-270.
    目的 研究氟伐他汀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活化和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量,TransAMTMELISA法测定活化T细胞核因子 (NFAT)的活化状态。结果 氟伐他汀能抑制T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显著抑制T细胞增殖,对CD25的表达无影响。能抑制NFAT的活化,显著降低IL-2的产生,对IFN-γ和IL-10的分泌几无影响,但明显诱导IL-4的分泌。结论 氟伐他汀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 论著
    张铖;叶平;王兆君;张秀锦
    2005, 39(04): 271-273.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及心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探讨该类药物影响心肌肥厚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 ,心调理素-1(car diotropin-1,CT-1)的表达,并观察心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正常大鼠心肌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 ,压力负荷增加引起大鼠左心室心肌肥厚时 ,心肌炎性细胞因子IL-1β,CT-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加 ,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IL-1β,CT-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并使心脏重/体重值 ,左心室壁平均厚度 ,心肌细胞平均直径均明显降低。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发挥抗炎作用抑制压力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肌肥厚。
  • 论著
    陈炜;沈悦娣;姚杭平;赵光树
    2005, 39(04): 274-277.
    目的 了解雷公藤内酯醇(TP)对PC-12细胞增殖和表达环氧化酶-2(COX-2)及合成前列腺素E2 (PGE2 )的影响 ,探讨TP应用于痴呆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诱导培养PC-12细胞 ,用不同浓度的TP(0,0.28×10-6,2.8×10-6,2.8×10-6mol·L-1)预处理后 ,加或不加脂多糖(LPS),分别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细胞酶联免疫法及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blot)法检测PC-12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 的水平、细胞COX-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提取各组细胞蛋白 ,测定其核转录因子 (NF-κB)活性。结果 TP对LPS诱导的PC-12细胞的COX-2mRNA ,蛋白表达 [空白对照与不同浓度下分别为[(0.34±0.12 )×10-6,(1.92±0.26)×10-6,(1.78±0.32)×10-6,(1.14±0.22)×10-6,(0.48±0.14 )×10-6mol·L-1,P <0.01]及PGE2 的合成 [分别为(2.28±0.32)×10-6,(32.86±6.23)×10-6,(31.28±5.44)×10-6,(18.43±3.92)×10-6,(4.18±1.79)×10-6mol·L-1,P<0.01]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TP浓度(0~28×10-6mol·L-1)呈明显正相关性(分别为r=0.94和r=0.92),且对LPS激活的PC-12细胞的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分别为(0.16±0.08)×10-6,(1.39±0.18)×10-6,(1.09±0.14)×10-6,(0.52±0.15)×10-6,(0.28±0.09)×10-6mol·L-1,P<1.01]。实验未观察到TP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论TP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PC-12细胞COX-2细胞COX-2的表达及其产物PGE2的合成,这种作用可能通过TP抑制PC-12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而实现。
  • 论著
    周亚军;陈宏山;沙宝熙
    2005, 39(04): 278-281.
    目的 研究非激素类的雌激素拮抗物Idoxifene与氧化应激导致的鼠肝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其抗鼠肝纤维化机制。方法 用次氮基三乙酸铁 (ferricnitrilotriacetate ,FeNTA)导致培养的鼠肝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在idoxifene存在的条件下培养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 ,酶联免疫测定法 ,Westernblot及凝胶阻滞实验等方法分别检测凋亡细胞 ,caspase-3活性,Bcl-2蛋白家族的表达及结合物蛋白 1(activatorprotein-1,AP-1)结合活性。结果 Idoxifene能显著抑制氧化应激导致的鼠肝细胞凋亡。在鼠肝细胞中 ,氧化应激可降低Bcl-2及Bcl-XL蛋白含量,激活caspase-3与AP-1。Idoxifene与处于氧化应激状态的细胞孵育 12h ,使Bcl-2及Bcl-XL的蛋白含量分别是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下的3.01倍及1.68倍,使caspase-3活性下降了36.92%。同时idoxifene显著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AP-1与其调控位点的结合活性 ,且此AP-1中的主要成分为c-jun与c-fos。结论 Idox ifene能通过抑制Bcl-2及Bcl-XL 蛋白含量的下降及caspase-3及AP-1活性 ,抑制氧化应激导致的鼠肝细胞凋亡。
  • 论著
    许立新;王秀芬;刘力;甘霓
    2005, 39(04): 282-285.
    目的 制备pH/温度双敏感互穿网络凝胶微球 ,考察微球对己酮可可碱的释放敏感特性。方法 以海藻酸盐为共聚模板 ,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制备双敏感互穿网络凝胶微球 ,并考察药物体外释放对温度 ,缓冲液pH值敏感特性。结果 温度及缓冲液pH值对凝胶溶胀性能及药物的释放速率均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所制凝胶微球具备pH/温度双敏特性 ,可望开发为新型口服药物载体。
  • 论著
    丁雪鹰;高申;高静;俞媛;管斐;陈宙艳
    2005, 39(04): 286-288.
    目的 制备难溶性药物盐酸尼卡地平的单室单层渗透泵片,体外维持24h恒速释放。方法 以高、低分子量聚氧乙烯、氯化钠组成片芯,以CA为包衣材料 ,制备盐酸尼卡地平(NP)单室单层渗透泵片,并对片芯组成进行优化。结果 片芯最佳组成为:NP80mg ,PEO(Mr 200 000)56mg,PEO(Mr 5 000 000)42mg ,氯化钠100mg。本渗透泵片24h的累积释放率95%,并在24h内维持零级释放。结论 本渗透泵片主药、辅料比例适宜,制备简便,能较好地控制难溶性药物释放达24h。
  • 论著
    杨路平;王唯红
    2005, 39(04): 289-291.
    目的 研究脂质体对喷昔洛韦经小鼠皮肤渗透的影响。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喷昔洛韦脂质体,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技术,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皮肤接收液中、血液和皮肤内药物浓度。结果 喷昔洛韦脂质体凝胶在皮肤中的渗透系数及药物滞留量明显大于喷昔洛韦乳膏;在体条件下,1%喷昔洛韦脂质体最大皮肤内浓度是 1%喷昔洛韦乳膏的1.51倍;18h后1%喷昔洛韦脂质体皮肤内浓度是1%喷昔洛韦乳膏的1.94倍。结论 脂质体对喷昔洛韦经小鼠皮肤的渗透具有显著影响。
  • 论著
    王彭三;周浩炳;储成顶;胡海燕;谢小五;王世亮;许健健
    2005, 39(04): 292-294.
    目的 研究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体外释放度与人体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以建立其体外释放度检查的方法。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检测波长为265nm ,以盐酸溶液 (9→1000)为溶剂,用摇瓶法测定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在360h内的累积释放量;用HPLC测定血浆内的药物浓度,数理统计其释放度与人体内药动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的体外释放度与人体内药动学参数相关性显著。结论 方法简便 ,准确 ,可作为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的质量控制方法。
  • 论著
    王临润;黄明珠;申屠建中;蔡捷
    2005, 39(04): 295-296.
    目的 建立使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吉西他滨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 血浆用三氯乙酸沉淀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色谱柱为Symmetry C18(4.6mm×250mm ,5μm) ,流动相为0.52%的磷酸二氢钠溶液(pH2.66)-乙腈(85:15,含0.202%庚烷磺酸钠)。柱温2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3nm。结果 吉西他滨血药浓度在 0.1~100μg·mL-1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血浆中低、中、高3种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在97.39%~103.11%之间,日内RSD≤1.94%,日间RSD≤7.34%。结论 本法快速、灵敏、高效,适于吉西他滨的血药浓度监测。
  • 论著
    张顺国;陈敏玲;郭伟剑
    2005, 39(04): 297-298.
    目的 建立测定肿瘤患者CYP3A酶的活性的方法。方法 将52例肿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直接收集24h尿液,另一组在给予100mg氢化可的松(HC)后收集24h尿液,测定尿液中HC与6β-羟基氢化可的松(6β-OHC)的含量,以6β-OHC/HC来评估CYP3A酶的活性。结果 未使用HC的患者尿液中6β-OHC与HC的比值为(6.23±4.67),使用100mg HC的患者其比值为(1.45±0.98)。结论 CYP3A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测定6β-OHC与HC的比值进行预测。
  • 论著
    蒋美红;高中洪;杨祥良
    2005, 39(04): 299-301.
    目的 建立金刚藤中薯蓣皂苷元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测定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检测波长为210nm,峰面积外标法定量。采用正交设计,考察发酵时间(A)、水解时间(B)、硫酸浓度(C)3个因素对薯蓣皂苷水解的影响。结果 薯蓣皂苷元在50~350μg·mL-1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n=7) ,平均回收率为99.97%,RSD=0.85%(n=5 )。采用发酵72h后用浓度为5%的硫酸水解6h,可使金刚藤中薯蓣皂苷水解完全。结论 RP-HPLC是一个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的测定金刚藤中薯蓣皂苷元的方法。发酵对水解产率影响显著。
  • 论著
    赵明;潘映红;王一丁;郭宝林;冯定胜
    2005, 39(04): 302-304.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体外溶栓活性精确定量分析和高通量溶栓药物筛选鉴定的方法。方法 使用聚丙烯酰胺代替琼脂糖作载体 ,用平板电泳制胶模具代替玻璃或塑料平皿制作可控制厚度的、均匀的薄层聚丙烯酰胺纤维蛋白胶板 ,用染色剂指示纤维蛋白降解情况。结果 最适条件为胶板胶含0.5mg·mL-1纤维蛋白原和10%丙烯酰胺,加样后 37℃保湿温育8~12h,用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纤维蛋白降解后产生的透明圈。本方法最低可检测出25ng蚓激酶的活性;蚓激酶浓度在0.01~5mg·mL-1时,浓度对数与其所产生的透明圈两垂直直径算术平均值平方的对数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7);重复性试验RSD为3.83%(n=5)。结论 本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溶栓活性体外检测方法。
  • 论著
    郭素华;余波;杨培坤;廖华军
    2005, 39(04): 305-307.
    目的 以福州、漳州、厦门、建阳等 4个地区的47种中成药为研究对象进行铅、砷、汞、镉含量测定。方法 按国标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 参照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超标率(%)为:铅0;镉0;汞53.23;砷2.13;结论 铅、镉的含量在福建省的几个地区含量不高,符合标准,个别样品含砷量超标,汞的项目超标率较高。
  • 论著
    刘秋英;王一飞;熊盛;胡红梅;钱垂文;张美英;冉延超;袁茵;吴志聪
    2005, 39(04): 308-310.
    目的 构建pQE-hishbFGF表达载体,通过一步纯化得到6×HishbFGF蛋白质。方法 用PCR扩增目的基因hbFGF ,连接到pQE40载体上,转化到Top10菌株筛选重组子,经测序后将质粒转化到表达菌M15上,经IPTG诱导表达,超声波破菌后通过镍离子螯合层析一步纯化得6×HishbFGF蛋白质,ELISA鉴定产物 ,用MTT法检测产物促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结果 hbFGF基因插入pQE载体中,在M15中6×HishbFGF的表达量达到20%,且为可溶性表达。经一步纯化后得到N端带 6个组氨酸的hbFGF蛋白,纯度为96%,6×HishbFGF具有免疫原性及促进NIH3T3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  6×HishbFGF蛋白质在M15中可溶性地高效表达,并经一步亲和层析得到纯度高活性高的产物,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大规模生产hbFGF及hbFGF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 药典之页
  • 药典之页
    刘秀秀;晁若冰
    2005, 39(04): 311-313.
  • 新药评述
  • 新药评述
    李鹏;梅丹
    2005, 39(04): 314-315.
  • 科技园地
  • 科技园地
    余倩;车宝泉
    2005, 39(04): 316-317.
  • 科技园地
    徐国兵;方晓明;樊和平
    2005, 39(04): 317-318.